伊莉討論區

標題: ~~請問有那種茶可以介紹一下 [打印本頁]

作者: siupk    時間: 2016-5-26 02:13 PM     標題: ~~請問有那種茶可以介紹一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ee6366    時間: 2016-5-26 07:34 PM

帶多點苦澀的茶種有很多,但不一定是限定那些茶種喔,主要在製造過程,在室外萎凋及室內萎凋過程不夠長,其茶葉苦澀就會比較多了,建議可以試泡看看,合不合自己口味,有些人都不喜歡有苦澀,所以因個人口味喔
作者: bbg128    時間: 2016-5-27 09:14 AM

個人比較喜歡"碧螺春",我倒是覺得"鐵觀音"沒苦澀呢@@"
作者: taiwan2bhq    時間: 2016-6-13 12:56 AM

還有紅水烏龍~跟高山烏龍茶
作者: yccsmart    時間: 2016-6-13 10:06 AM

若要苦感比較高的茶,可以試試看 普洱生茶中的老班章,苦後馬上轉化為甘甜,讓你滿口生津。(只是價格不斐就是了)
作者: vinnico7015    時間: 2016-6-30 11:37 AM

推薦普洱生茶,年份5年以內。保證味道強烈
作者: kmk5612    時間: 2016-7-2 10:27 PM

普洱茶源于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是採用綠茶或黑茶經蒸壓而成的各種雲南緊壓茶的總稱,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茶等。普洱茶的品質優良不僅表現它的香氣、滋味等飲用價值上,許多人常將普洱茶當作養生妙品。
普洱府按今天的行政區劃分,主要包括思茅市、西雙版納州全境及臨滄市部分地區。普洱府大部份地區屬於今天的思茅市所轄區域,普洱府治所也設在今天的普洱縣城內,所屬地區是北迴歸線附近稀有的綠洲,屬熱帶北緣及南亞熱帶地區,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在 18℃ - 20℃ 之間,年均降水量在1500mm左右,平均濕度80%以上,氣候溫熱濕潤。
  作為普洱府故地的思茅市是世界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這一點,從史料中可以得到佐證。唐朝人樊綽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出使雲南,在他所著的<蠻書>中記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銀生城即今天的思茅市景東縣城。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有記述:“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時”,充分證明普洱的茶葉早在唐代就遠銷西藏,並形成以茶易馬的茶馬交易,以普洱為源頭,茶馬古道應運而生。到明代,普洱己成為茶葉集散中心,普洱茶正式載入史書。到清朝,普洱茶發展到鼎盛時期,成為宮廷貢茶,倍受達官顯貴喜愛,趙學敏1765年著<本草綱日拾遺>中提到“普洱茶,出雲南普洱府”,對普洱茶的產地區域已作了準確的判定。
  歷史上有名的營盤山,景邁,千家寨,邦崴,板山,無量山,佛殿山,牛洛河茶區就分佈在思茅的東西南北四方。另位於西雙版納易武鎮的易武正山,亦是著名的古茶區之一。
而在茶區中,雲南大葉種茶是製作普洱茶的最好原料。
普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距今已達兩千年之久.民間有"武侯遺種"(武侯是指三國時期的丞相諸葛亮)的說法,故普洱茶的種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千百年來,普洱茶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皆因茶質優良。<<梵天廬叢錄>>(柴萼,箸於公元1925年)雲:"普洱茶,性溫味香,治百病,蒸制以竹藶成團裹,價等兼金。"普洱茶作為傳統飲料,除能止渴生津和提神外,還有特殊的功效。
普洱茶有其獨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經過殺青、揉撚、乾燥、堆渥等幾道工序。鮮採的茶葉,經殺青、揉撚、乾燥之後,成為普洱毛青。這時的毛青,韻味濃峻、銳烈而欠章理。毛茶製作後,因其後續工序的不同分為"熟茶"和"生茶"。經過堆悶轉熟的,就成為"熟茶"。再經過一段相當長時間貯放,待其味質穩淨,便可貨賣。貯放時間一般需要3-5年。"生茶"是指毛茶不經過堆悶工序而完全靠自然轉化而成為熟茶。自然轉熟的進程相當緩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穩熟後的生茶,其陳香中仍然存留活潑生動的韻致,且時間越長,其內香及活力亦發顯露和穩健,由此形成普洱茶"做新茶賣舊茶"的傳統。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產條件的變化,現在的普洱茶與過去相比,製作工序上有所改變,產品也有所不同,但其風格和品質依照。 歷史上普洱茶,是指以"六大茶山"為主的西雙版納生產的大葉種茶為原料製成的青毛茶,以及由青毛茶壓制成各種規格的緊壓茶。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餅茶、藏銷緊壓茶、圓茶、竹筒茶、拼裝散茶等。在長期的生產製作和銷售過程中,普洱茶的花色品種不斷更新,形成自己特有的產品系列。
普洱古茶樹
一般提到的普洱茶,指的是雲南思茅、普洱、西雙版納、臨滄等地所產的大葉種茶,經過加工進行後發酵的茶。以年代又區分為古茶、老茶、新茶等。古茶並非全部為古代遺留,而是泛指以百年野生喬木型古茶樹為原料所製作,老茶則是以樹齡三十年以上的喬木型茶樹為主,新茶則大半采自人工種植的灌木型茶園。雲南有豐富的茶樹品種資源和茶樹優良品種,據史志記載,雲南從原茶(俗稱野生茶)轉移為家種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迄今仍生長在雲南猛海南糯山800餘年的栽培型古茶樹,猛海巴達1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樹和臨滄邦崴1000餘年的野生型與栽培型之間的過渡型古茶樹,被譽為”世界三大古茶樹王”。為雲南的活化石。
  普洱茶分為散茶和緊壓茶,散茶分特級和一到十級及級外級,緊壓茶有餅、磚、沱、柱、金瓜、人頭等形狀,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茶,只要它符合上文所述四條標準,它就是真正的普洱茶。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普洱茶品質參差不齊、良莠不分,因此廣大消費者應掌握普洱茶的鑑別方法,認真識別,辨清真假後再行購買。那麼,如何鑑定普普洱茶的好壞呢?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        肉眼識茶
  好的普洱茶外形色澤褐紅(豬肝色),條索肥嫩、緊結,聞其味有淡淡的桂圓、玫瑰、樟、棗、藕等香味並伴有特殊的陳香。
  普洱散茶以嫩度劃分級別,從級外、十級到一級、特級,嫩度越來越高,一般來說,嫩度越高品質越好。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四點:
一看芽頭多少,芽頭多、毫顯的嫩度高
二看條索緊結、厚實程度,緊結、厚實的嫩度高
三看色澤光潤程度, 色澤光滑、潤澤的嫩度高
四是看淨度,勻淨、梗少無雜質者為好,反之則差。
  普洱緊壓茶外形要求厚薄一致,鬆緊適度,色澤以青褐、棕褐、褐紅色為正常。以青餅為例,一般3~5年,茶餅緊結,圓邊完整,茶梗泛淡紫色;5~7年,茶餅完整,茶梗全紫;7~10年,茶餅變輕,邊緣掉粒,茶梗深紫;10年以上,茶餅變鬆,葉際邊緣模糊。
二、        開湯鑒茶
   俗話說:烏龍聞香,普洱賞色。看完外形後,第二步是開湯鑑茶。取3~5克普洱茶放入壺中,用沸水沖泡,把泡好的茶湯倒入水晶玻璃杯內觀賞湯色。
  普洱茶的湯色要求紅濃通透明亮,在普洱茶的加工過程中,80%左右的茶黃素(TF)和茶紅素(TR)氧化、聚合,形成茶褐素(TB),再加上較高的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形成了普洱茶滋味濃厚、湯色紅褐的物質基礎。茶紅素是湯色呈“紅”的主要成分,在發酵過程中,過氧化物的活性增強,促使茶黃素氧化成不溶性茶紅素複合物,隨著普洱茶陳期延長,發酵時間的增加,普洱茶中不溶性茶紅素複合物逐漸增多,茶的湯色也就變得越來越紅。由於不溶性茶紅素複合物的產生與存放時間的正相關係,在一定的年限內,普洱茶的“紅”是鑒別普洱茶陳期的重要指標。普洱茶的“紅”又根據品質不同分為寶石紅、瑪瑙紅、琥珀紅等,其中以寶石紅最為難得,為茶中極品,其次是瑪瑙紅,再次是琥珀紅。茶湯泛青、泛黃為陳期不足,茶湯褐黑、湯色混濁不清、有懸浮物的則是變質的普洱茶。
三、        葉底觀茶
  開湯後看沖泡後的葉底(茶渣),主要看柔軟度、色澤、勻度。葉質柔軟、肥嫩、有彈性的好,葉底硬、無彈性的品質不好;色澤褐紅、均勻一致的好,色澤花雜不勻,或發黑、碳化,或腐爛如泥、葉張不開,屬品質不好。
判定普洱茶的好壞必須符合品質正常、無劣變、無異味,普洱茶必須潔淨不含非茶類夾雜物;
普洱茶不得著色,不含添加劑;普洱茶餅的外形要平滑、整齊、厚薄勻稱等。
辨別普洱茶的好壞與等級可從外觀、湯色、香氣、口感、喉韻來判斷。
◎        外觀:
        看普洱茶首先看外觀,不管是茶餅、沱茶、磚茶或其它各種外型的茶,先看茶葉的條形,條形是否完整,葉老或嫩,老葉較大,嫩葉較細。
        若一塊茶餅的外觀看不出明顯的條形(一片片茶葉形成的紋路),而顯得碎與細,就是次級品製作的。
        陳年普洱茶,應看茶面氧化醇度。
◎湯色:優質的普洱茶,泡出的茶湯紅濃明亮,具“金圈”,湯上面看起來有油珠形的膜;優質普洱茶熟普葉底呈現褐紅色。質次的,茶湯紅而不濃,欠明亮,往往還會有塵埃狀物質懸浮其中,有的甚至發黑、發烏,俗稱“醬油湯”。
◎香氣: 主要採取熱嗅和冷嗅。
        優質的雲南普洱散茶陳香顯露,熱嗅香氣顯著濃郁且純正;冷嗅香氣悠長,有一種很甜爽的味道。質次的則香氣低,有的夾雜酸、餿味、鐵銹水味或其他雜味。
        曬青有木香,烘青有豆芽香,經日光曬青的茶可久放。以曬青毛茶經過篩制、蒸壓成型的茶類,外型緊結端正,湯色橙黃,滋味醇和,香氣持久,便於運輸、耐儲藏的特點。
        陳茶要看有沒有一種特有的陳味,是一種很甘爽的味道,而不是"臭仆味"。
◎        口感: 要品出新鮮的普洱茶,必須先能辨別生茶和熟茶。
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辨別,可以從香氣、湯色和葉底來找到答案。
        品普洱茶時要注意:杯面香、入口滋味、喉的回甘、身體深層感受!普洱茶透過三次以上高溫長時間的沖泡,每次沖泡的色、香、味具備甘、滑、醇、厚、順、柔、甜、活、潔、亮、稠的特點為好普洱茶之口感。
◎        喉韻: 最顯著的感覺就是喉韻。從滑口感、回甘感和潤喉感來判斷。優質的滋味濃醇、滑口、潤喉、回甘,舌根生津;質次的則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兩側感覺不適,甚至生澀、麻感、鎖喉。
買回普洱茶後,尤其是年份較低的茶品,應給予一段「回潤」的時間(或稱「醒茶」),視茶品不同擺放數星期至數月不等。首先將外包裝紙除去,以茶刀撬開、剝散後,新茶可以儲放在茶甕或紫砂罐中,甕口上面鋪蓋一張棉紙,或是敞口放置,以去除雜味;陳年茶由於已經層層茶香轉化,需儲放於陶瓷罐中方能保護老茶的氣味。存茶者可每隔段時間拆一些茶品嚐,親身感受茶湯的變化。然而並非所有的茶都會越陳越香,需視原料的優劣即保存方法而論。
保存普洱的方法大致可歸類為以下幾點:
保持通風、避免異味: 保持空氣的流通可利茶葉中的微生物生長,加速茶葉轉化。然而,不可將普洱茶放在通風口,否則容易吹散茶氣,影響茶湯口感。此外,由於茶葉容易吸取味道,應避免與有氣味的東西一起存放,如擺放在廚房或其他容易有異味的環境裡,以確保茶品不會在存放過程中走味。
置於恆溫中、避免陽光直射: 由於溫度會影響茶葉的發酵過程,原則上存茶只需保持正常的室溫即可,最佳的狀態則是全年存放於攝氏20~30度之間。但切忌不可讓太陽直射普洱茶,應放置於陰涼處保存。倘若天氣過熱則需讓存茶通通風,如果存了很多茶這個動作更不能省。因環境的溫度若過高,溫差變化太突然,即會影響茶湯的活性。太高、太悶的環境如同將茶放到渥堆的環境中,生茶會變的如熟茶般。
維持穩定的溼度: 台灣是適合儲存普洱茶的,然而某些多雨的地區(如北部),則需留意溼度的處理。適當的溼度可促進普洱茶的陳化,但太過潮濕卻會導致普洱茶產生「霉變」,令茶葉腐壞。存茶者可在乾燥的環境裡擺放一杯水,令空氣中的濕度微增;梅雨季節或儲存大量茶品時則搭配除濕機的使用,並注意通風、散發水份。
究竟普洱茶可以保存多久,其實沒有確切數據可考;在相當的期限內的確會使茶品越陳越香,然而若超過一定時間後,茶葉過度氧化,茶的口感也會變差,只能稱之為「古董」,而稱不上「茶」了。
生餅和熟餅的優劣向來是茶友們的討論話題。認為生餅好的持論點為茶氣強、耐久放,生餅老茶更是兼具茶氣與溫潤口感,乃正統雲南普洱茶製法;支持熟餅者則認為渥堆處理可減弱茶中的單寧酸,對人體較無刺激。
普洱茶的茶性 如何品評
1、喝普洱的技巧
  品評普洱茶應注意三個問題:一是合理利用舌頭;二是把握好茶湯的“評味溫度”;三是評茶前不吃刺激性食物。
  人體的味覺器官——舌頭,各部分的味蕾同對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樣的。舌尖主要品評茶葉的“甜味”;舌的兩側前端主要評定茶的醇和度;舌兩側的後端主要評判普洱茶是否“發酸”;舌心(中央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澀味”;舌根則重點體會普洱茶的“苦味”。由於舌的不同部位對滋味的感覺不同,品評普洱茶時,茶湯入口後,應在舌頭上迴圈滾動,充分感受各種滋味物質的狀況,這樣,才能正確的,較全面的辨別普洱茶的滋味。
  品評普洱茶一般以50℃左右較適合評味。茶湯太燙,味覺受高溫刺激而麻木,影響正常評味;茶湯溫度過低,一是低溫滋味由可能的協調而到不協調,影響評定的準確性。
  品評普洱之前,最好不要服食具有強烈刺激味覺的食物,如辣椒、蔥蒜、煙酒、糖果等,以保持味覺和嗅覺的靈敏度。
  2、怎樣看葉底
  浸泡後的茶葉(葉底),能真實反映茶葉的真實品質。
  評定葉底一是靠嗅覺辨別香氣,二是靠眼睛判別底的老嫩、勻整度、色澤和開展與否,同時還觀察有無其他雜物摻入。
  其方法是將沖泡過的茶葉倒入專用的葉底盤(也可以是杯蓋等平面物體)裏,倒的時候要注意把細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蓋的茶葉倒乾淨。注意拌勻、鋪開、撳平,觀察茶葉的老嫩程度、是否均勻整齊、色澤狀況、撳按葉底感覺茶葉的軟硬等。
  3、怎樣看生茶湯色
  普洱生茶常見湯色有:
  綠豔:翠綠而微黃,清澈鮮豔,淺綠鮮亮的茶湯。春茶常見湯色。這類茶品,隨著生茶不斷陳化,茶湯綠豔消失,逐漸演變為杏黃明亮的湯色。
  黃綠:是綠中微黃的湯色,是中高檔曬青毛茶的湯色。“黃綠”色的茶湯,多出現在春茶中,加工時揉撚,乾燥及時才能有此湯色。
  綠黃:綠少黃多的湯色,類似“淺黃色”。清明至穀雨期間的曬青毛茶常顯此湯色,常伴有“青草氣”或“水悶味”。
  淺黃:湯色黃而淺,又稱:“淡黃色”,是物質欠豐富的低檔曬青毛茶的湯色。
  橙黃:茶湯黃中微帶紅色,似橙色或桔黃色。新茶有此湯色多為茶青鮮葉裂變、殺青溫度偏低的表現,常伴有“紅茶香”或“生澀氣”。藏期在3-5年的老生茶即顯此湯色,但亮度高。
  深黃:湯色暗黃,深而無光。新茶有此湯色多為幾天的茶青合併加工或揉撚葉長時間得不到乾燥所致。老生茶亦有此湯色,但老茶黃湯者,亮度一定很好。
  紅湯:老茶顯出紅湯,必是晶瑩剔透的,屬不可多得的好茶。
  4、怎樣看熟茶湯色
  普洱熟茶常見湯色有:
  紅豔:湯紅豔、欠亮。是熟茶發酵程度較輕的表現。觀察葉底,多呈暗紅透青綠,滋味往往較苦澀。
  紅亮:茶葉湯色不甚濃,紅而透明有光澤。稱“紅亮”,光澤微弱的,稱紅明。觀察葉底,多呈暗紅微黃,滋味較“釅”。
  紅濃:湯色紅而暗,略呈黑色,欠亮。觀察葉底,多呈紅褐柔軟,滋味較醇和。
  紅褐:湯色紅濃,紅中透紫黑,勻而亮,有鮮活感。觀察葉底,多呈褐色欠柔軟,滋味較醇和。
  褐色:茶湯黑中秀紫,紅而亮,有鮮活感。觀察葉底,色多呈暗褐而硬,滋味較醇和。
  黑褐:茶湯呈暗黑色,有鮮活感。觀察葉底,色多呈黑褐質硬,滋味較醇和。
  黃白:茶湯微黃,幾乎接近無色。觀察葉底,色黑而硬脆似“碳條”,滋味平淡,是發酵過度,已經“燒心”的普洱茶
  普洱茶的“茶性”
  1、普洱茶茶性溫和,不傷胃。現代人緊張、壓力大的生活模式,胃疾普遍,氣血偏虛,食不正常,喝一點普洱茶對調血理胃是有好處的。
  2、普洱茶是有科學根據的保健飲料。現代人“以命博錢”者,比比皆是,普洱茶的防癌保健功能一經醫界證實後,“以小錢保長命”的觀念,不但強化了愛茶人的信念,同時吸納了許多新進茶友。此外,普洱茶去脂消食,減肥瘦身的藥理特性,更是風靡了無數愛美塑身族、中年發福者的心。
  3、普洱茶易沖耐泡,操作平易隨和。陳化得宜的普洱茶,不苦不澀,即使久浸亦能入喉,陳韻十足,妙味非其他茶品能比。
  4、普洱茶是“活的有機體”,其主要特點在於茶體完成後,所持續進行的“後發酵作用”(或稱後熟作用、陳化作用),隨著時間的延長,它的風味轉換越趨穩定內斂,不同陳期的茶體所擁有的風味皆不盡相同,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種程度地參與了“茶葉的製作與完成”,其實,一餅普洱茶的最終完成可能長達數十、近百年之久,因為打從茶葉離樹起,直到熱水沖入壺中,它都在無時無刻不在轉化進程中。
判定普洱茶的好壞必須符合品質正常、無劣變、無異味,普洱茶必須潔淨不含非茶類夾雜物;
普洱茶不得著色,不含添加劑;普洱茶餅的外形要平滑、整齊、厚薄勻稱等。
辨別普洱茶的好壞與等級可從外觀、湯色、香氣、口感、喉韻來判斷。
◎        外觀:
        看普洱茶首先看外觀,不管是茶餅、沱茶、磚茶或其它各種外型的茶,先看茶葉的條形,條形是否完整,葉老或嫩,老葉較大,嫩葉較細。
        若一塊茶餅的外觀看不出明顯的條形(一片片茶葉形成的紋路),而顯得碎與細,就是次級品製作的。
        陳年普洱茶,應看茶面氧化醇度。
◎湯色:優質的普洱茶,泡出的茶湯紅濃明亮,具“金圈”,湯上面看起來有油珠形的膜;優質普洱茶熟普葉底呈現褐紅色。質次的,茶湯紅而不濃,欠明亮,往往還會有塵埃狀物質懸浮其中,有的甚至發黑、發烏,俗稱“醬油湯”。
◎香氣: 主要採取熱嗅和冷嗅。
        優質的雲南普洱散茶陳香顯露,熱嗅香氣顯著濃郁且純正;冷嗅香氣悠長,有一種很甜爽的味道。質次的則香氣低,有的夾雜酸、餿味、鐵銹水味或其他雜味。
        曬青有木香,烘青有豆芽香,經日光曬青的茶可久放。以曬青毛茶經過篩制、蒸壓成型的茶類,外型緊結端正,湯色橙黃,滋味醇和,香氣持久,便於運輸、耐儲藏的特點。
        陳茶要看有沒有一種特有的陳味,是一種很甘爽的味道,而不是"臭仆味"。
◎        口感: 要品出新鮮的普洱茶,必須先能辨別生茶和熟茶。
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辨別,可以從香氣、湯色和葉底來找到答案。
        品普洱茶時要注意:杯面香、入口滋味、喉的回甘、身體深層感受!普洱茶透過三次以上高溫長時間的沖泡,每次沖泡的色、香、味具備甘、滑、醇、厚、順、柔、甜、活、潔、亮、稠的特點為好普洱茶之口感。
◎        喉韻: 最顯著的感覺就是喉韻。從滑口感、回甘感和潤喉感來判斷。優質的滋味濃醇、滑口、潤喉、回甘,舌根生津;質次的則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兩側感覺不適,甚至生澀、麻感、鎖喉。
買回普洱茶後,尤其是年份較低的茶品,應給予一段「回潤」的時間(或稱「醒茶」),視茶品不同擺放數星期至數月不等。首先將外包裝紙除去,以茶刀撬開、剝散後,新茶可以儲放在茶甕或紫砂罐中,甕口上面鋪蓋一張棉紙,或是敞口放置,以去除雜味;陳年茶由於已經層層茶香轉化,需儲放於陶瓷罐中方能保護老茶的氣味。存茶者可每隔段時間拆一些茶品嚐,親身感受茶湯的變化。然而並非所有的茶都會越陳越香,需視原料的優劣即保存方法而論。
保存普洱的方法大致可歸類為以下幾點:
保持通風、避免異味: 保持空氣的流通可利茶葉中的微生物生長,加速茶葉轉化。然而,不可將普洱茶放在通風口,否則容易吹散茶氣,影響茶湯口感。此外,由於茶葉容易吸取味道,應避免與有氣味的東西一起存放,如擺放在廚房或其他容易有異味的環境裡,以確保茶品不會在存放過程中走味。
置於恆溫中、避免陽光直射: 由於溫度會影響茶葉的發酵過程,原則上存茶只需保持正常的室溫即可,最佳的狀態則是全年存放於攝氏20~30度之間。但切忌不可讓太陽直射普洱茶,應放置於陰涼處保存。倘若天氣過熱則需讓存茶通通風,如果存了很多茶這個動作更不能省。因環境的溫度若過高,溫差變化太突然,即會影響茶湯的活性。太高、太悶的環境如同將茶放到渥堆的環境中,生茶會變的如熟茶般。
維持穩定的溼度: 台灣是適合儲存普洱茶的,然而某些多雨的地區(如北部),則需留意溼度的處理。適當的溼度可促進普洱茶的陳化,但太過潮濕卻會導致普洱茶產生「霉變」,令茶葉腐壞。存茶者可在乾燥的環境裡擺放一杯水,令空氣中的濕度微增;梅雨季節或儲存大量茶品時則搭配除濕機的使用,並注意通風、散發水份。
究竟普洱茶可以保存多久,其實沒有確切數據可考;在相當的期限內的確會使茶品越陳越香,然而若超過一定時間後,茶葉過度氧化,茶的口感也會變差,只能稱之為「古董」,而稱不上「茶」了。
生餅和熟餅的優劣向來是茶友們的討論話題。認為生餅好的持論點為茶氣強、耐久放,生餅老茶更是兼具茶氣與溫潤口感,乃正統雲南普洱茶製法;支持熟餅者則認為渥堆處理可減弱茶中的單寧酸,對人體較無刺激。
生餅與熟餅的差別:
 普洱茶約可分為生餅、半生半熟餅及熟餅三大類,其中等級最高的是生餅。以古法工序製作的「真生餅」十分稀有,加上生茶沒有經過渥堆工序,欲自然轉化為熟茶,至少需五到八年的時間,陳化過程遠較熟茶慢,因而較為珍貴、價格也較高,可謂兼具投資及收藏的價值。而昆明茶廠於1973年起,以潮水渥堆發酵的方式讓普洱茶「快速陳化」,經過此法產出的普洱茶餅則稱為「熟餅」。
分辨熟茶與生茶的方法可從湯色、香氣、葉底著手:
一、從湯色辨別
生茶的湯依年份的不同從淺黃色(年份輕)到栗紅色(老茶)都有,無論年份為何,生茶的湯色都帶有透明的亮度;而熟茶的茶湯顏色是暗栗紅色,甚至接近黑色,看起來厚沉、無亮透度。現代的茶種分類會將普洱茶列為黑茶類,實因普洱熟茶的湯色之故。
二、從香氣辨別
普洱生茶聞起來有股清香,且香氣會隨著存放時間遞增而逐漸改變;普洱熟茶因經過渥堆,故蘊含了一股熟味,此為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三、從葉底辨別  
生茶的葉條質地飽滿柔軟,充滿鮮度;葉底為栗色或深栗色。即便是老普洱生茶的葉底,也可顯見數十年前的鮮活力。熟茶的葉底則多為暗栗或黑色,葉條質地較乾瘦,重發酵的熟茶還會有如同火烤過的炭化現象。然而熟茶若渥堆時間不長,發酵程度不重,葉底也會近似生茶;相對地,有些生茶在茶菁揉捻後沒有立即乾燥,葉底也會呈現熟茶般的色調,湯色也較濃、暗,極似於輕度發酵渥堆的熟茶。
喝的古董- - -普洱生茶:生茶的茶性近似綠茶,是頗具保健效用的茶種。然而胃疾者要飲用生茶建議選擇較老的年份,因為老生茶兼具了生茶的養生功效與熟茶的溫和性,刺激性低。熟茶的茶性雖然較年份輕的生茶溫和,適合各種體質的飲茶者,然而茶湯活性不足、飲來淡然無味,優點是價格較低廉,存放時間不需太久即可飲用。古法製作的普洱生茶因為活性充足,在良好的存放環境中會隨著時間改變香氣與口感,越陳越香醇,因而有「喝的古董」之美稱。就收藏價值來說,相較於普洱熟餅,古法製造的生餅也較具投資效益。
拆茶
緊壓的普洱茶和一般茶類不同,沖泡之前必須先經過拆茶的動作。由於新茶未經存放硬實度較高、不易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陳化結構就會略為鬆散,此時拆茶也就容易多了。一般而言,沱茶的堅硬度最高、最難拆解,茶磚其次,而茶餅居末,但餅的中央也十分硬實,拆解時都須小心
拆茶的工具:   拆茶的工具可使用市面上常見的普洱茶刀 (類似拆信刀),或是一字起子、茶鑽等。市售茶刀有斧頭形、尖刺形、刀形,基本功能都相同。
拆茶的技巧:以茶刀拆茶時,可先從邊緣較鬆的葉片開始,順著葉片條理,以15~30度角,一層層慢慢剝下。握刀時,以大拇指或食指緊壓在刀面上,留下約1公分的刀尖距離,其他手指則緊握茶刀把手。出力時要扎實而平穩,以能控制刀的進行方向為標準。此外,刀尖絕不可朝向自己,而是應該向外,和壓刀的手指同向對茶品施力,才不會受傷。
拆解硬度較高的沱茶或茶磚時,可先以塑膠套包覆,再用大老虎鉗折下所需的份量,然後以尖嘴鉗繼續細細拆分。當然,茶鑽也是一個不錯的工具。使用時記得要抵住桌面而不是抵在手上,以免滑掉時容易戳到手。此外,茶鑽不要一次戳太深,可順著條索薄薄地戳進去再輕輕挑起,如此可保留較完美的條索。
網路流傳的「蒸散拆解法」則是完全錯誤的,蒸過的普洱茶或許很好拆解,但茶的精華也會一起被蒸散,失去其價值。
其實,茶的壓製有其規則,久了就能輕易上手。把握「用巧不用蠻」的原則,不需急於強硬撥開,否則喝茶的閒情成了血光之災,豈不掃興!
拆茶後的保存:拆下的普洱茶葉,依茶體的不同有各自的收存方式。老生茶應以密閉的陶罐保存,避免風味流失;年分較輕的新生茶則須接觸空氣,建議用無味的容器以分少量分裝,擺放於通風無異味的陰涼處,讓其自行陳化。至於熟茶較無陳放的價值,拆解醒茶一段時間後,最好在最佳賞味期中飲用完畢。
由於普洱生茶(餅)較普洱熟茶(餅)具有存放的價值,故以下所述皆以普洱生茶(餅)為準:
【一】        存放地點應避免日曬,否則光線會對成茶造成破壞。
【二】若原包裝即是七餅裝桶,收存時就不需再套上塑膠袋密封,避免影響茶與空氣的陳化過程;散茶則需放入茶甕,但不可密封。
【三】茶甕常見的可分瓷甕、陶甕和紫砂甕三種,熟餅略帶酸氣應放入陶甕較好、若存放生餅則以紫砂甕或瓷甕為宜。
【四】上釉後的陶甕保溼度較高,可放入陳茶。未上釉的陶甕透氣性較靈活,適合存放新茶、讓茶正常轉化。
【五】無論茶餅或沱茶、散茶,皆需依生/熟製法的不同分開存放。
【六】普洱茶需藉溼度及溫度共同催動陳化作用,太潮濕的環境容易引起「霉變」,但也不可使用除濕機,以免吸走茶的水份。最好的存茶地點是通風良好的高處,如櫃子上方,依室溫存放即可。
【七】購買茶甕前也需做一番功課,外殼的檢查不可少。此外,也需注意茶甕是否有異味。一般的陶甕、紫砂甕帶有土味或窯燒味,可先用水或放入茶葉浸煮,去除所有可能影響普洱茶的異味,待茶甕無任何異味後,並完全風乾後再進行存放。

生茶乾淨的倉儲湯色       (因為茶體基質未受潮受熱在自然陳化下,葉面組織依然健康附著在茶葉表面)
1~3年         5~10年        10~15年        20~30年         40~50年        70~90年         100年以上
淡黃色
100%茶黃素        淺黃色
95%茶黃素
5%茶紅素         
深黃色
85%茶黃素
15%茶紅素
        深黃色帶紅
55%茶黃素
45%茶紅素        金黃紅亮
15%茶黃素
85%茶紅素        紅透明亮
5%茶黃素
95%茶紅素        豔紅色潤
100%茶紅素
乾淨倉儲的生茶其茶香氣走向:
菁(清)樟香→強樟香→野樟香→蘭樟香
生茶的樟香會因茶的生長環境、土壤性質及根部長度有所差異,如灌木的淺根性與喬木的深根性就明顯不同,茶葉的原茶香取決於土壤物理性的改善與植物營養成分的多寡而有所差異。
生茶的潮濕倉儲湯色走向        (因為茶體基質已受潮受熱在現境變化下,葉面組織被破壞,葉背絨毛與組織與茶體產生鬆動而掉離)
1~3年        5~10年        10~15年        15~25年        25~50年
深黃
80%茶黃素
20%茶紅素        金黃深紅
20%茶黃素
80%茶紅素        濃紅
80%茶紅素
20%茶黑質        深紅帶黑
80%茶黑質
20%茶紅素        100%茶黑質
潮濕倉儲的生茶其茶香氣走向:
菁(清)樟香→悶樟香→發熱後的茶氣味帶倉儲味→時間久就有些倉味,醒茶數週依然有淡淡樟香味因它是受環境高溫高熱慢慢影響,所以算是生茶系的熟口感茶性。
早期香港的茶倉即是因未達標準要求,所以會有臭曝茶此名稱的產生,雖然是熟茶但存放在乾淨倉儲,茶體基質未再繼續快速發酵,所以能保有較純正之半透明水色。
普洱茶的保存
普洱茶的保存還要分年份.不能用同一種方法來保存每一種茶.如果是新製成的茶餅.沒有進入茶倉存放過.那你買回來存放再久還是沒有用.除非你家裡有很多幾十年的普洱茶.
為甚麼要這樣.因為普洱茶是須要有普洱茶菌.經過很長時間的發酵.才能讓普洱的濃烈苦澀的茶性轉變.所以行家都要找陳年的普洱茶就是這個原因.
普洱茶如果保存良好.普洱茶菌衍生快速.茶性的轉換就比較快.一般的生餅會先轉成豆香.再轉梅香.再轉蘭香.最後轉為沉香這時就須要密封保存避免再氧化.這樣最少大約要60年以上.陳年普洱茶就是貴在時間.沒有那麼久的時間.味道就是不對.所以行家只要看就知道茶的年份.年份不夠就不會有那種老味.
所以你的茶最好找個容器裝起來.最好是是陶甕.只要在甕口蓋上一層布就可以.千萬別放在抽屜內.
戳穿普洱茶保健神話
“隨著近幾年來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在尋找保健品的過程中發現了雲南的普洱茶。”雲南大學植物與微生物遺傳學教授,知名普洱茶專家高照在說到普洱茶的功效時告訴記者。由於雲南的很多地區,環境相對來說更為原生態,因此如今追求天然和無污染食品與飲品的人自然就把目光投向了普洱茶。
在很多對於普洱茶功效的宣傳中,都把焦點放在了普洱茶獨特的製作工藝上,由於普洱茶採用曬青工藝,而且是後發酵茶,於是,關於發酵過程能產生多種有益物質的說法便被拿來大做文章。那麼,普洱茶的製作工藝是否真的就讓其具備了別的茶所不可比擬的保健功效呢?
高照解釋說,現在,在雲南的很多地方,製作普洱茶還在沿用非常古老的作坊式的製作方式,也就是生茶製作。所謂生茶製作是指,到了採茶的時候,農民從樹上把葉子摘下來,在鍋裏面翻炒。在翻炒的同時,農民會用手把茶葉搓成鬆軟的條形,然後拿到太陽下面暴曬。最後把曬好的茶葉按一定分量裝好,蒸軟後再放到壓茶機上壓成塊。壓緊以後把這些成型的茶葉拿到風乾的地方風乾,最後包裝成成品。
由於採用曬青工藝,茶葉中的微生物不像烘青茶那樣被高溫殺死,而是留存了下來,經過幾年的時間,原先附著在茶葉上的微生物緩慢地繁殖,其中的優勢菌群為黑曲菌和酵母菌。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黑曲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以茶葉裏的營養物質為培養基,不斷地進行生長,茶葉中的茶黃素在氧化發酵的過程中逐漸變成茶紅素和茶褐素。
但是這種天然的發酵過程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通常需要長達幾十年的時間,普洱茶的口感和顏色才能達到比較好的程度。因此,在廣東一些地區,很多工廠採取了熟茶加工的方法。在工廠裏,工人把成噸的茶葉用水潑濕,再用塑膠布包裹以後人工發酵,溫度在25℃以上,茶葉上附著的微生物原本每天只繁殖一代,現在就縮短到一個小時左右繁殖一代。這樣,兩個月左右,茶葉裏面真菌的繁殖程度就相當於在自然界中幾十年的發酵程度。這樣就成為了熟茶,晾幹之後成型進行包裝。
不管是生茶還是熟茶,在微生物發酵的過程中當然會產生一些對人體有益的成分,也使普洱茶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但是,準確地說任何茶葉都是可以在發酵後產生這些有益成分的。”高照告訴記者:“實際上,在廣東、四川等地也都有後發酵茶,而普洱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點也就是大葉茶種的一些特點,比如說,茶色素與茶多酚的含量相對來說較高。”
■保健功效大是因為選料上乘?
專家觀點:最初普洱茶只是價格低廉的邊銷茶,當地人從來不喝。
高照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普洱茶是這幾年剛剛從農家的土特產變成人們追捧的保健品。”據介紹,以前雲南的大葉茶種不是只用來做普洱茶的,一棵茶樹每年可以採5次到6次,芽尖用來做成綠茶和紅茶。過去高檔的茶葉也就是綠茶和紅茶,比如雲南非常有名的滇紅,很多都出口到國外。但是製作普洱茶的原料就可好可壞了,從芽尖到小枝和葉梗,都可以用來製作普洱茶。
像現在有些年份老的茶磚都已經賣到了幾十萬。劉雪芹說,實際上過去選料都是有講究的,老磚選用最粗老的原材料做,沱茶用最細的原材料,餅茶用中段,當然現在的新茶就沒有這樣的規定了。
面對如今普洱茶的漫天要價,高照說,即使在現在茶價走高的形勢下,品質好的當年的普洱茶,正常價格應該在每斤200元至300元,名山名廠出產的每公斤也應該低於1000元。“普洱茶的增值程度,考慮到儲藏成本,價格每年增長10%至20%是比較合理的。”劉雪芹說。
■年份越老保健功效越大?
專家觀點:超過40年的老茶,有效成分已經消失殆盡
現在市場上,一道風景線就是老茶滿天飛,30年、40年、70年、80年的老茶比比皆是。“可以說市場上賣的老茶99%都是假茶。”在劉雪芹看來,現在的普洱茶市場只能用混亂來形容。油鹽醬醋茶,普洱茶只是一種普通的民用品,現在留下來的老茶,當初都是喝剩的東西,在戰亂和困難年代,誰會有意識地精心呵護一餅茶葉呢?
實際上,普洱茶也並非年份越老,其保健功效就與年俱增。“三四十年的,陳年普洱茶的品質會比較好,而超過這個年限,普洱茶就不再適宜飲用了,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就消失殆盡了,並且普洱茶的儲存也是非常關鍵的”。高照說:“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儲存,會造成普洱茶的霉變,這樣的茶產生很大的霉味,不僅失去了普洱茶原有的口感,人喝了之後對健康也沒有益處。現在市場上存在很多這樣以次充好的普洱茶,甚至很多地區銷售的普洱茶是用報廢的綠茶、紅茶、烏龍茶來冒充的。”
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王鎮恒認為:“普洱茶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等成分對人體健康肯定是有好處的,但是現在對於降血脂、降血壓這方面的研究,其實還只是初步的,並沒有很確切的數據可以證明療效有多顯著。
“而且,不僅僅是普洱茶,其實紅茶與綠茶中也含有茶多酚,多飲含茶多酚成分的茶,對高血脂與動脈硬化有預防作用,但普洱茶是否真能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三高’降下來,醫學界對這方面的研究也不是很深入,還沒有找到充分的依據,沒有定論,過分誇大普洱茶能‘降三高’的藥用功效,很不客觀,實際上也是在誤導消費者。”
普洱茶生菌數超高 煮沸再喝
農委會茶業改場長廖慶樑說,大陸雲南出產的普洱茶近年席捲香港、台灣,變成搶手的茶葉,但學者專家調查,普洱茶因特殊製程、陳年儲藏環境等因素,使其總生菌數高的嚇人,必須煮沸才得以完全消滅,一般人單用開水沖泡的飲茶方式,對人體可能有害。
廖慶樑說,雲南出產的普洱茶近年來被渲染成具有神奇保健療效的茶葉,對腸胃尤其有益等,使港台一帶掀起一股「普洱茶熱」,人手一杯,且早、中、晚不停喝,部分人士更認為,喝得愈多,對身體愈佳,事實上大謬不然。
廖慶樑解釋,普洱茶屬於後發酵茶,是將茶菁經殺菁、揉捻、乾燥等手續後,堆置在倉庫中稱為「渥堆」,使茶葉內部多酚類化合物氧化,其氧化可分自動氧化、酵素性氧化、麴菌氧化等三種不同方式。
廖慶樑說,普洱茶後發酵堆置倉庫有乾倉及濕倉二種,前種為自動氧化作用與酵素氧化作用二者混合併行,後者則加上麴菌氧化作三者混合進行,市面上出售的普洱茶,其貯存年限有五年、十年、甚至四、五十年以上者,業者常標榜陳年普洱,愈陳愈香,更增醫療保健效果,並抬高售價。
事實上,廖慶樑調查,普洱茶在產地雲南西雙版納、孟臘等邊疆地區,居住環境都離乾淨清潔有一大段距離,何況茶葉經長時間貯存,是否能維持好衛生安全品質?值得懷疑。
廖慶樑引用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區少梅的研究報告指出,從普洱茶微生物的分析結果顯示,其總生菌數與黴菌數高的驚人,如五年特選普洱茶,散茶總生菌數每公克有一點廿六乘以十的六次方菌落數,黴菌數則每公克有一百十五個菌落數。
廖慶樑說,早年普洱茶是運往中國西北地區作為蒸煮調製奶茶的原料,均經高溫殺菌後再飲用,不會出問題,但現在人們均習慣用小壺沖泡方式來飲用,則大大不妥,不但無法增進健康,反對身體有害。
廖慶樑鄭重警告,飲用普洱茶,務必以高溫充份煮沸為宜,例如以傳統中藥煎煮後飲用,亦可增加安全性,避免感染。
由於,普洱茶的來源和歷史、內容,人言人殊,讓人諱莫如深,許多人就道聽塗說,把普洱茶的價格炒得節節高升。一片250克的茶磚,賣到台幣二千多元。350克的普洱餅茶,少則台幣一千多元,甚至有的開價數萬元的。但如果是收藏數十年的珍品,那是值得的,好的普洱茶,的確有它的風味性和藥理作用,所以,如何辨識普洱茶的好壞是一項大學問。
辨識普茶好壞學問大
 目前市面上,動則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於說五十年、六十年的珍品、貢品普洱茶。這種陳年老普洱茶,愈喝市面上出現愈多,每一個普洱茶的包裝紙都是類似的蟲咬破洞。也時常聽到,香港那個茶行又在倉庫中發現幾箱國民政府時期留下來的封存數十年的普洱茶。到底這些茶的真假如何?我們不得不為這些保藏普洱茶的人士所付出的辛勞感到敬佩。
 普洱茶是一種特殊的茶,它有普洱散茶、普洱茶磚、普洱茶餅及普洱沱茶等。普洱茶最早出現在文獻上的記載是明朝末年,方以智先生所撰的《物理小識》裡提到:「普洱茶蒸之成團,西蕃市之。」至於在此之前,何時就有普洱茶,已經很難有確切的查考了。
 所謂「普洱茶」,是指出產在雲南的攸樂、革登、莽芝、蠻專、漫撤、倚邦等六大茶山為主的茶葉,集中到思茅地區的普洱府販售,因此而得名。現在普洱茶的出產地區,巳經擴大到雲南省的大部份、貴州省、廣西省、廣東省及四川省的部份。近年,越南、台灣本地也有製造普洱茶販售。中國西南邊陲早期缺醫少藥,山路崎嶇,交通不便,往往將普洱茶當作藥物的替代品,發揮治病保健的功能,成為西南少數民族的生活必備品。
普洱茶對台茶造成衝擊
 台灣在未開放兩岸探親之前,喝普洱茶的人較少,許多人知其名而未曾品其味。自1987年,開放探親之後,普洱茶也就成為茶葉市場上的新寵了!目前,台灣的普洱茶銷售金額,一年在新台幣五億元以上(約美金二千萬元),而台灣茶葉外銷的金額已不到此數字,且逐年降低;而普洱茶的消費量卻逐年增加。普洱茶完全仰賴進口,台灣茶業的發展又面臨一項新的思考課題。
 普洱茶在台灣消費者口中就像仙丹一樣。除了最起碼的能減肥、瘦身、美容之外,舉凡降低膽固醇、血脂、抗癌、抗輻射線等等,都是普洱茶的好處,最特別的是,普洱茶有強烈的補氣作用,血氣不旺的人喝普洱茶最好。因此,練氣功、打太極拳、學藝術、搞民俗、玩古董的人也都喜歡喝普洱茶,為避免血氣衰弱,中氣不足,成為喝普洱茶的很大誘因。普洱茶的效用是否果真如此,茶業學術研究單位應該針對此做枓學的證實,以解開市場上諸多似是而非的神祕傳言。
認識普洱茶製造工序
 普洱茶的消費者,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喝普洱茶,認識了解普洱茶?是一件很值得探討的問題,為了普洱茶的健全發展和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普洱茶的知識教育是刻不容緩的事。
 普洱茶的製造工序,分兩大類:一類是乾倉的曬菁法;一類是濕倉的烘菁或炒菁法。
 乾倉的曬菁法是以茶樹採下來的鮮葉,經過萎凋、揉捻、曬乾等工序,類似製作綠茶而完成的成茶,然後放在屋簷下或通風乾燥的倉庫中,讓它產生無菌的後發酵而成。這類製作工序出來的普洱茶叫做「青餅」或「乾倉普洱茶」。它的特色是:茶湯顏色呈栗黃色,具有樟樹香,泡後茶渣是暗紅色。如果經過陳放10年、20年,妥善保藏,讓它保存得完全乾燥,就能愈陳愈香,成為珍品。
 濕倉普洱茶的製作工序是:把茶樹採下來的鮮葉,經過萎凋、揉捻、炒乾或烘乾完成類似製作青、紅茶的工序。然後以潑灑水或放在濕氣很重的倉庫內,讓它形成麴菌的後發酵而成的普洱茶,一般就稱這類普洱茶叫「熟餅」,或「濕倉普洱茶」。這類普洱茶的特色是:茶湯呈暗紅色(俗稱醬油色),喝起來有些陳泥味或霉味。這類茶能夠快速陳化,如果沒有經過處理,外觀上很容易有白點或黃點的出現。
如何泡飲普洱茶之法
 普洱茶是特種茶,它的泡法和欣賞也和一般茶有別。泡普洱茶需要選擇腹大口大的壺,如果是固形普洱茶,要先掰開成散茶,放入壺內,約壺的三分之一量,以滾燙的開水沖入,隨即倒出來,用此茶水來燙杯而不喝。第二次沖入滾開水,浸泡1分鐘,即倒出茶湯來品嚐,品普洱茶要用較一般工夫茶杯大而較厚重的茶碗。第三次仍然浸泡1分鐘,第四次以後每增加一泡,即增加15秒鐘,如第四泡是浸泡1分15秒,依序類推,可沖泡10次以上。如果買到的普洱茶是「熟餅」或保藏不好,而有霉味,可以用烤箱或焙茶機,以150℃的溫度,烘焙2小時以上,攤涼之後再沖泡,也會有另一種普洱茶的風味。根據正確的普洱茶認知,普洱茶才能耐人尋味,喝出健康來。
普洱茶常有甜、苦、澀、酸、水、無味等以上數種的味道,這些味道可能單獨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時有多種味道共同並存。其中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夢寐以求;苦和澀本來就是茶葉特有的味道,尤其老茶手多半喜歡有適當的苦澀味道;酸味和水味卻是大家所不喜歡,普洱茶應盡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至於無味雖並不是味道,但是習慣性將淡而無味視為普洱茶的味道,也是無味之味了!

甜味不僅是小孩兒童喜歡,成年大人也都會對糖而垂涎。但是濃糖甜膩,往往使人又愛又怕,然而茶中的淡然甜意是那麼清雅,不對健康無害,還可以滿足心中一時對甜味的饞渴,同時由於淡然甜意,更將普洱茶品茗提昇到藝術境界。
普洱茶屬於大葉種的茶葉,成份相對的就很飽和濃厚,經過長期陳化、苦和澀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減弱,甚至完全沒有了,而糖份仍然留在茶葉中,經沖泡後,慢慢釋放於普洱茶裡,而有甜的味道。
上好的普洱茶,越沖泡到後面,甜味越來越濃。在普洱茶的行列中,紅蓮圓茶和圓茶鐵餅,本來是用同一批普洱茶為原料,但不同的製造方法,這兩種茶都有蜂蜜的甜味,是其它普洱茶所不及。
我們普洱茶品茗的愛好者,深深體驗到,只有以生茶茶菁製造成的普洱茶品,其茶湯中的甜味,為純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而普洱茶的甜味,都以老樹喬木茶菁,生茶而乾倉陳化的最好,最能表現甜味。

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稱茶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證。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湯苦得難以入口,經過我們的祖先長期的培養,由「野生型」茶樹而「過渡型」茶樹,才變成為今天的「栽培型」茶樹。雖然這是一連串植物生理學的演變過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場角度,我們比較關心的是由難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漸苦味淡薄,乃至於平常人能以飲用並視為美味珍品。先苦極後才能回甘,並帶給普洱茶品茗者,那種真道的啟示。
普洱茶之所以會有苦,是因為其中含「咖啡鹼」,茶所以能提神醒目,就是因為這些「咖啡鹼」,對人體神經系統引起了興奮作用的效果。真正健康的普洱茶品茗,並非透過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從略帶苦意的茶湯,達到回甘喉韻功效。以比較幼嫩等級的茶菁所製成的普洱茶,都帶有苦味。如有荷香的白針金蓮普洱散茶,或者現在生產比較高檔幼嫩的普洱茶,都帶有苦味。至於對苦味的處理,都是以沖泡方法來控制。同時也視各品茗者對苦味的接受程度,而泡出適當的苦味茶湯。

常聽說「不苦不澀不是茶」,其實陳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陳老普洱茶,已經不見苦澀了。沒有了苦澀,而仍然能表現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稱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較強的「陽剛性」普洱,有口感比較溫順的「陰柔性」普洱。哪些剛性的?哪些是柔性的?就是以其苦澀的程度而定,是最具體辨別方法。
茶的澀感是因為含有「茶單寧」成份,普洱茶是大葉種茶菁製成的,所含的「茶單寧」成份比一般茶葉來得多所以新的普洱生茶十分濃郁,也是澀的口感特強。適當的澀感對品茗者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澀會使口腔內肌肉收歛,而生津作用。澀可以增加普洱茶湯的剛強度,也滿足口感較重的品茗者。依據我們品茗者的經驗所及,生產在雲南中部,在猛庫、猛弄和鳳慶一帶的普洱茶,是屬於苦底的。沖泡苦味和澀味都需注意其技巧與個人接受度。
酸、水
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當然在普洱茶品茗時不希望有酸、水味出現。茶葉製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這些帶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經過三、五開沖泡後,有的酸味會逐漸減少。酸味是品茗者不願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
一般新鮮的茶葉製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處理不好,也會形成茶葉有水味。而普洱茶為什麼變成有水味?卻沒可靠的資料佐證。
現在生產的那些比較輕度發酵普洱磚茶,多半是有水味的。水味帶給人稀弱敗壞而不新鮮的感覺,也是普洱茶品者所排斥接受的。
無味
大多數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認無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極品。這可能與貯放陳化的年份有關,一百多兩百多年陳期的金瓜貢茶,其評語的是「湯有色,但茶味陳化、淡薄」。
無味之味有著十足的禪境,此種無比高尚境界,在數百種茶中,恐怕只有普洱茶所獨有了。雖然普洱茶茶道是參化道家的真道,但同時也處處充滿禪機。
普洱茶湯飲入口腔,所引起各種口感,除了提過的味道部分外,其他的歸到水性這部分來介紹。水性可以分為滑、化、活、砂、厚、薄、利等七方面,其中滑、化、活、砂、厚是普洱茶正面特色,而薄和利則是一些負面性能影響品茗情境的。

滑是最柔和的感覺,比如將最細純豆漿或愛玉仙草,含在口腔裡有一種至柔感。滑會使人有溫和舒順而親切,也會使人心神比較安適穩定。
比較陳舊或熟的普洱茶,其水性比較滑。早期的敬昌號、江城號、普慶號等普洱圓茶,以及七○年代厚磚普洱茶、七○年代白針金蓮普洱散茶,其茶湯都表現很滑。水性滑是普洱茶的一大特色,尤其現在生產的新普洱茶,多半是以熟茶方法製造,水性大多能表現醇滑,有許多人就因此而喜歡飲用普洱茶。
普洱茶水性的醇滑,隨著陳化時間越長,表現得越為優異,最後達到化的境界,這也就是構成普洱茶越陳越香的要之一。

「入口即化」同樣是陳年好茶和好酒的表徵,普洱生茶的水性要達到化的境界,通常必須要貯放六七十年以上,而且還要在比較理想環境中陳化。熟茶要比生茶容易得到化的水性,如那批七○年代的普洱厚磚熟茶,只有三十多年陳期但其水性漸漸由滑而轉向化勁之中,六十多年的末代緊茶,八、九十年的同慶老號普洱茶圓茶以及紅芝普洱,已達到入口即化的境界了。一般經驗告訴我們,普洱生茶所表現的勁道要比熟茶來得高雅,因為熟茶的水性較粗厚,化的感覺總沒有像生茶那樣的活潑清逸。但是生茶的陳化時間必須長很多,才能與普洱茶的化勁道相等。「入口即化,喝了沒喝」,是一句品茗普洱茶時,對茶湯水性最高境界的讚嘆語。
雖然把茶湯喝到口腔裡,好像渴酒一樣,立刻化為一股昇華之氣。但喝酒只感覺一陣酒氣向上顎衝起,而後漸漸揮發過去。普洱茶的化勁,遠比酒的化勁柔和而寧靜,不會有那股燻腦的難過。酒氣的化勁會使人自我膨脹,心神恍忽,醉言失態。普洱的化勁則令人清神明智。

活潑的水性,是各茶種品茗者一貫重視的茶湯優美的表現,在口腔中產生一種活的感受。活的口感如同陳韻一樣,是偏重於比較抽象性,也都是靠個人多次實際品茗中,培養出鑑別能力,無法以文字或言語描述,非從實際體驗而難以言傳。
在普洱茶行列裡,只有乾倉普洱生茶茶湯,才有較強的活性品味。在製造過程中,經過一定程度渥堆發酵的普洱熟茶,以及產生霉變的濕倉陳化普洱生茶,這兩種普洱品都會增加水溶性物質成份,而且越是重發酵或越是重霉變的,越增加茶湯中的水溶性物質,茶湯顏色也越深濃,甚至成為黑色。水溶性物質的增加,直接影響水性活潑品味。所以只有生茶乾倉普洱茶,才可能有最好的活性品味表現,活性能給人活潑、愉快、力量的感受。

喝過茶湯之後,口腔內有一種砂砂的感覺。如同喝了一碗紅豆湯,留下口中那種濃砂感覺。這種砂砂感覺會帶給口腔一種舒服的感受。
砂的口感主要來自普洱熟茶茶湯,而且是有較長陳化期的茶品。三○年代的佛海鼎興茶莊所生產那批末代緊茶,可能在曬菁時,延誤了時間,促使自然發酵過多,變成了熟茶緊茶;還有七○年代初期的73厚磚茶熟茶,這兩批茶葉為比較陳舊的熟茶茶品。凡喝過這兩批熟茶的,都能感受到砂的品味。
普洱茶水性的砂感,透過口腔感覺,使人有一種粗獷而濃郁感受。砂感是普洱熟茶水性一大特色,而普洱生茶則不易見到。
厚 薄 利
普洱茶水性在還沒有到達化勁之前,有厚、薄、利分別。這些厚、薄、利在口腔的感覺,使品茗者有厚重甸實或輕薄浮盪或刃利難受之感。
水厚和茶湯並不相同,厚是普洱茶質地的關係,茶湯在一定的強度,溶於水中物質成份較多的,在口感上覺得會比較混厚稠密。越稠密者稱之越厚,或越稠。濃是沖泡技術上的影響,同樣一泡茶,茶葉浸泡在熱水中越長,茶湯就越濃,也就是茶湯的強度增加了。相反的如浸泡時間很短,茶湯便會顯得淡淡的,與水性厚薄無關。往往厚、重以及甸實都是相伴共存的,所以有說茶湯水性很厚重或很厚實,其義意就是指水性有厚之感。如一些無紙綠印圓茶、鳳山茶菁的福祿貢茶,茶湯水性都很厚重。厚的茶湯水性,使人感到飽滿而實在,帶給品茗者有較平和穩定的心境。
水性薄和水性厚恰好相反,水性薄的茶湯喝到口腔裡,沒有坦蕩舒張氣勢,水質也感覺輕且蕭條。由於水性薄而造成小器的格調,使品茗者產生了輕浮、薄弱、不安穩而抗拒的感覺。灌木新樹茶菁製成的普洱茶品,和一些邊境普洱茶品,茶湯水性多半會顯得單薄。
利是因為太薄的水性之故,而使得口腔有觸及利刃的感覺。會引起單薄、偏激、難過的感覺,而且形成排斥和拒絕的作用。一般的邊境普洱茶或現在新樹茶菁所製成的新鮮青餅普洱茶品,茶湯水性多半會出現刃利現象。
普洱茶經過長期緊紮密封,茶身很乾燥,開封後立即沖泡品飲,茶湯水性常常會顯得薄,甚至會有利的情形。但是如果開封有將茶置於較寬大容器中,以使茶葉回氣一段時間,約十幾天或一個月,茶湯自然能表現出其應有的水特色。
「種茶之家。芟鋤備至。旁生草木。則味劣難售。」普洱茶記清‧阮福著。從
清朝阮福的記載,知道古時的茶園所種植的普洱茶樹雖是高大喬木,也是怕與野草雜木混生,而摻生了草木雜味,危害了普洱茶品味。但是,也有利用混生,故意改變了茶葉的特性,如台灣宜蘭有某些茶農將茶樹薑苗混生種植而成了薑茶。所以混生的環境,可以直接影響普洱茶的品味。
「普洱茶和樟腦也產在這地區……茶葉與樟腦產量既多、品質也佳,為滇南重要特產之一。」 西雙版納文史資料選輯 – 張順高編
「在西雙版納茶區,多為喬木或喬木型態的高大茶樹,有的混生於樟樹林中。」中國名茶漫談- 亮順師譯,1983
「西雙版納的茶樹,都是喬木類型的大葉種,茶樹和樟腦樹混合成林……..有益的化學成分增加,茶葉品質優異。」
中國名茶莊晚芳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
雲南各地有高大的樟樹林,這些樟樹多數高達一、二十餘丈,在大樟樹底下的空間,最適合普洱茶的種植生長,大樟樹可以提供茶樹適當的遮蔭機會,在樟樹環境下可以減少茶樹的病蟲害發生。如在樟樹枝葉上生有許多小蜘蛛,會垂絲下來,吃掉茶葉上的小綠葉蟬等病蟲。更可貴的是普洱茶樹的根,與樟樹根在地底下交錯生長,使茶葉有了樟樹香氣。同時樟樹枝葉也會散發樟香,茶樹更直接吸收了樟香氣,貯存於葉片中。
雲南大葉種普洱茶,茶性非常的強烈濃郁,得到了樟香的摻合,顯現出一種高貴古樸、陽剛亮麗的茶性美。從一般普洱茶品茗者認知中,都認同樟香普洱茶,必定來自樟樹林底下的茶園,也必定從肥沃土地中成長的,可以提昇人生命力量的營養。靈芝是一種非常神奇的藥性食物,一般中醫界都認為生長在樟樹上的靈芝,不僅是香氣優美,而且最具醫療功效。近來台灣地方的樟樹遭人大量盜砍,主要是用於柘植靈芝,以提高醫療功效。混生在樟樹林底下的普洱茶也是具有一定的特異效力的。因此,普洱茶的樟香也成為提供人類健康長壽的訊號,在普洱茶品茗者內心深處,散發了一股生命力量之美。
由於普洱茶菁的老嫩,所含的樟香濃淡度便有所不同,大約由四級茶菁開始擺脫了荷香的影響,七等較明顯的樟香。六、七等最壯的茶菁含樟香最強,九、十等茶菁已是老弱的葉子,所含樟香漸漸轉淡了。由於茶菁的老嫩、樟香的濃淡和陳化的長短,三方面條件相互的影響之下,所以有了青樟香、野樟香和淡樟香之分,也形成普洱茶樟香多采多姿的變化,耐人尋味,令人著迷。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作為藥用,爾後再用來解渴。解渴的首要條件,就是喉頭得以滋潤,並立即解除緊箍的乾涸。喉韻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睞,尤其較資深品茗的高手,也多極重視喉韻特色。更以喉韻特強為標榜,而抬高茶品售價。普洱茶的喉韻可以分為甘、潤、燥三方面。

「誰謂茶苦。其甘薺」詩經‧邶風谷風。
「絕品不可議。甘香焉等差」梅堯臣。
「舌本常留甘盡日。鼻端無復鼾如雷」陸游。
「年來病懶百不堪。未廢飲食求芳甘」蘇轍。
古人多以詩詞來讚賞茶的回甘,茶湯能帶來甘的喉韻,是所有品茗者都喜愛的。甘的品味是比較涵蓄,不像香那樣飄逸。往往都是和苦味伴隨而至,常說「苦盡甘來」。有許多的品茗者,所以喜歡帶有苦味的茶湯,就是因為苦後而能回甘。但也有不苦而甘的東西,如中藥材的甘草,入口不苦卻有甜而甘的品味,普洱茶也有不苦而回甘的好茶。
茶多半是先苦後甘,鳳山茶菁製成的福祿貢茶,是苦味的茶底;以及猛海芽茶製成的白針金蓮,也是苦底的茶湯,都能夠表現苦盡甘來。同慶老號圓茶,陳期近百年,苦澀味全消失了,但飲後能有微微回甘的喉韻,持續甚久,的確是好普洱茶。早期的紅印普洱圓茶,採用較嫩茶菁製成,陳期已逾五十年,有蘭香,略有些苦底,多沖泡幾開後苦味不再,其回甘相繼不斷,效果特好,是普洱茶中的極品。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盧仝。
現在飲茶的第一目的,已經由最古老時期的治病,而成為解渴去悶。潤喉則是解渴的第一步驟,再是補充足夠的水份,因缺乏水份而產生的鬱悶,立刻得以消除,胸懷舒暢。喉頭得到滋潤,渴象就可以去除。有時候天氣太乾燥,或者吃得太過於鹹膩,渴象就會很嚴重,白開水喝得越多,感覺更加渴,此時如果能飲上一兩口上好的普洱茶,喉頭因此潤化、渴象自然解除洧失,舒服且順暢。
品飲到能使喉韻潤化的茶湯,雖然沒有口渴現象,卻越喝越想喝,是因為潤感使人有安穩、充實、舒順而滿足感。一般喬木老樹的普洱茶,經過適當陳化後,都能達到「喉吻潤、破孤悶」的潤化境界。

有毒的氣體或有些太強的烈酒,都可能刺激喉歌肌肉緊縮,甚窒息難以呼吸。茶湯水性如果太利或太過苦澀,也會使喉頭難受,產生乾而燥的感覺,強烈者影響吞嚥困難。一些以雲南省外或邊境茶菁製成的普洱茶,因為品質不好,雖然苦澀不也有稱為「鎖喉」。燥感除了喉頭極不舒服且難受外,給予品茗者情緒不穩,神意焦慮,心境不安等。
有些陳年普洱茶品,在貯存過程中太過於密封,開封後馬上沖泡,也會有燥的情形。必須裝在較寬大的容器,回氣一段時間後,燥感自然消失。有人將霉變的普洱茶,送進烤箱焙火,為了要去除其霉味;有時在煮普洱茶之前,將茶葉放在茶罶內烤過,以求得香味,如果焙得過重火,烤得太焦,也會造成燥感。一般夏季和秋季採摘的茶菁,多多少少帶有些燥感。茶葉一但有了燥感,就不能評為好茶,品茗者對燥感是最難以接受,不但直接帶來難受而不安,更因燥的出現,即使擁有最多優美特色茶品,也會立即統統被否定掉。
我們所介紹的普洱茶茶香,是以大葉種喬木普洱茶品為主。雲南普洱茶還有其他,如小葉種、變種的中葉和灌木的普洱茶品等。倚邦茶區和猛海茶區都有小葉種的茶園,尤其倚邦茶區向來是以小葉種普洱茶茶品,聞名於全國,且最受清朝宮廷中的喜愛。
一、茶香留新鮮,淡荷芳蘭野樟飄
香是品茗中最表面性的鑑賞,口味香純屬嗅覺感官,也是最直接而且本能所及的。一般對香的品味接受之後,會直接產生那種愉快,且飄飄然的反應而感到滿足。時下的品茗風氣多受到了過度重視香的品味主使,促使一般茶葉製作的發展方向,太過著重於香的要求,漸漸失盡了原有傳統的那種渾厚而深度的韻味,只求表面茶香的飄浮華麗美。
普洱茶品茗對香的處理和其他茶種有所不同,是把香當做一種暗示,透過特定某種的香,告知且證明該種茶葉有了特定的條件。由於對這些條件的認知和認同而產生美感,對香的本身品味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其實,普洱茶是長期後發酵茶種,也是全發酵、重發酵茶,其所能留下的真性原香,多半是非常薄弱的,然而這些薄弱原香,在普洱茶品茗者的心目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不是因為香帶來了直接的美感,而是由香提供了暗示功能,透過普洱茶原香的暗示,告知其茶菁的級次,其製作工序是否新鮮,其貯存過程是否自然,也就是透露了普洱茶的真性。由於知道了所認同的普洱茶真性,而產生一種共鳴,一種美感的共鳴,因而也得到了美的感性滿足。這種由香而間接所形成的美感共鳴,是屬於較「深度性」的鑑賞。比如我們聽到了一串中國古琴所發出的音符,不懂者聽了總覺得像在彈棉被的聲音;在修養者聽了,他了解指法運用的難度,操琴者心境感染,琴床的品質和古韻,再再給予聆聽者一個完整而綜合的暗示,使他有了美的感性共鳴。普洱茶的品茗的鑑賞,也像欣賞古琴一樣,而顯得那麼有內容、有學問,也因而曲高和寡了!
二、普洱茶的香
有人到過雲南一趟回來,就在媒體上發表高見,說最好的普洱茶是青綠沱茶,理由是沱茶用最細嫩的普洱毛茶而成。這位茶藝界專家,犯了一個不可原諒的毛病,他是以某一種茶的條件,套到所有的中國茶種上,那是最典型的張冠戴了。普洱茶通常分為五級十等 (或十級),第一等是最細嫩的,第十等就是最粗老的,而細嫩與粗老並非代表品質的優劣或好壞,只是區分茶葉的老嫩級次而已。不同老嫩級次的普洱茶葉,所泡出的茶湯有不同的品味,而且各有其特色,不能相比較,只能說各人有所好而已!而且,普洱茶樹種類有多種,茶區大環境也各異,茶香因而變化多樣。品茗界多以六大茶山易武山,大葉種喬普洱茶為具代表。
茶葉內涵成份中,有茶單寧和某些其他成份,能刺激口腔內壁緊束收歛,形成澀感以及生津。但是並非凡是澀感都會生津,部分較劣等茶品,雖然茶湯很澀,但並不會生津,始終覺得口內部捲縮而不開,引起口乾如燥,喉頭也因此緊鎖不順,使有強烈的渴感,但喉頭卻不想飲喝。如此不但不能解除缺水乾渴之苦,同時更堵斷了急需補充水份的自然飲食訊號。
口腔內膜受到茶湯後,自然分泌出唾液。依據一般品茗普洱茶的經驗,那些新鮮茶品,或者只陳放不超過三十年短期陳化的茶品,所以造成生津是屬於兩頰生津。兩頰指的是口腔內兩側,也是左右臉頰的內面。兩頰生津所分泌的唾液,通常是比較多而強,這種生津在口感上,會覺得比較粗野且急促,有時生津太多則影響到口中淡淡,口水積得太多現象。
邊境茶菁製作成或陳期不艮的新鮮普洱茶品,所引起的生津作用,大都是兩頰生津。如北越的廖福散茶、泰國鴻昌普洱圓茶、部分廣東普洱圓餅,以及7562磚茶、銀毫沱茶、廣雲貢餅和一些現在的青生普洱茶品。
★ 如果是因為流汗太多,體內太多,體內失水過多,渴感很強烈時,最好品飲兩頰生津的普洱茶,解渴化孤悶效果特好。
從學理的角度認知,唾液是由口腔內壁和舌頭底部分泌出來的。舌面是負責味覺的功能,應該是和生津無關。事實上,舌面生津的現象,對一般普洱茶品茗者來說,都是經驗的事實而肯定的。如何造成舌面生津的感受,真是一個極有趣的問題。
一般四五六十年,早期及後期的好普洱茶,都能達到舌面生津的功效。茶湯經過口腔吞嚥後,口內唾液徐徐分泌出來,但不像兩頰生津那樣急促強烈,感覺柔和舒順多了!接著會覺得舌頭的上面,非常的濕潤柔滑,好像在不斷地分泌出唾液,然後流到舌頭兩邊口腔。像是舞台上的一塊乾冰,乳白柔和的濃,緩緩冒起而散落充滿了整座舞台中。舌面生津除了生津解渴、舒暢的生理感受之外,那種品茗的藝境,要比兩頰生津高上一籌。由兩頰生津的野性霸氣、急促粗糙,轉入到舌面生津溫馴嬌柔、緩和細致的境界,完全表現出普洱茶,走過時間歷史的最具體的美。
能夠達到舌面生津的普洱茶品,還有相當多。像同慶號圓茶、敬昌、江城、鼎興等圓茶,福祿貢茶,以及紅印、綠印等中茶公司的較早的普洱茶品,在舌面生津的效果,都表現非常良好。喜愛普洱茶品茗者,都可有機會品嚐得到這些舌面生津的好茶。
一般正常喝飲料時,液體吸入口中,從舌尖沿著舌面滑入口腔,少部分則由舌面向兩側滑落,和牙床接觸,大部分則由舌面向後方滑進喉嚨去了。液體在口腔內停留的時間很短,所接觸口腔的面積也不大。這種急速匆忙的喝法,在喝茶時叫牛飲;在飲酒時叫乾杯吧。所以常常認為牛飲和乾杯都是蹧蹋了好茶;浪費了美酒的行為,它們的香醇甘美,像浮雲過於太虛,無法享受到。
在普洱茶的品茗技巧上,為了避開牛飲乾杯的缺失,除了小口慢飲、迴轉緩嚥外,當茶湯喝入口中,必須將口腔上下盡量空開,也就是上下牙床張開。閉著雙唇,牙齒上下分離,增大口中空開。同時口腔內部得以鬆弛,舌頭與上顎觸部位形成更大的空隙,茶湯得以機會浸淫到下牙床和舌頭底面部分。當要吞嚥時,口腔必縮小範圍,將茶湯壓迫經過喉嚨,吞下了肚子。在口腔縮小過程時,舌頭底下的茶湯被壓迫出來,並會產生泡泡的感覺,這樣的現象就叫鳴泉。但只是技術性鳴泉,不一定飲茶如此,喝任何飲料亦可如此。
品飲到五六十年以上陳期,先期以前的普洱茶,如不知年的紅芝普洱茶、同慶老號圓茶、末代生緊茶等,茶湯已經極為柔和,有香無味的境界。其茶湯經過口聜接觸到舌頭底部,舌頭底面會緩緩生津,不斷湧出細小泡泡的感覺。這種舌下生津現象,才是真正的舌底鳴泉。
經過長久陳化普洱茶,茶湯已經轉為極柔性,尤其已達到入口即化的境界。也因為茶單寧在陳化過程中,經氧化消失了,已經不能刺激兩頰或舌面生津。生津過程更加緩和持續,生津現象更加細緻輕滑,生津感受更加柔順安祥,生津藝境則仙颺道化,階及無為了。
津,唾液。生津是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在中國傳統的養生中,唾液是無上寶貴,有「延壽漿」之美譽。就以現在醫學知識,唾液中含有多種有助益身體成份,尤其在促進消化,增強養份吸收功能,有著很大的作用。口中生津一方面可以解渴舒順,另方面可以滋潤自已的生命。健康者和生命力旺盛的人,口腔唾液都很充足。時時有感口乾舌燥,喉頭緊鎖,身體必定是出了問題有了毛病。品飲茶湯後生津,不但能舒順喉韻,滋潤口腔、營養生命,更能提供品茗的精神藝境。普洱茶是大葉茶種,茶葉內涵成份特濃,生津功能特強,普洱茶是以生津為主要特色之一。
要品茗出新鮮的普洱茶,必須先能分辨出生茶和熟茶。普洱生茶和熟茶的辨別,可以從香氣、湯色和葉底來找到答案。
1、從香氣辨別
普洱熟茶因為是經過渥堆,所以會產生一股熟味。一般只有十年陳期以內的乾倉熟茶(依傳統說法,未曾霉變過的茶品為乾倉茶),可以從型茶表面聞出一股熟茶味。約在十年至二十年左右,那股表面熟茶味已經消失,則可從茶湯中感覺出熟味香。一九七三年間由緊茶的材料改做成的第一批熟磚茶,稱之為「73厚磚茶」,至今已經二十多年了,無論從型茶或茶湯,都再也沒有熟味感覺,卻有一股「沉香」。沉香是由熟味,經過長期乾倉陳化而轉變過來最好的熟茶茶香。熟茶味、熟味和沉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2、從湯色辨別
乾倉的普洱生茶茶湯是栗紅色,接近重火烏龍茶湯色,即使是陳年的生茶,比如已經有八、九十歷史的龍馬牌同慶老號普洱茶,它的茶湯顏色只略比五十年的紅印普洱圓茶的茶湯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湯顏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在現代的茶種分類中,將普洱茶列為黑茶類,是因普洱熟茶的湯色有關的。
3、從葉底辨別
乾倉的普洱生茶葉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灣的東方美人茶葉底顏色很相似。葉條質地飽滿柔軟,充滿新鮮感。一泡同慶老普洱茶的葉底,可以顯現出百年前那種新鮮活力。普洱熟茶的葉底多半呈現暗栗或黑色,葉條質地乾瘦老硬。如果是發酵較重的,會有明顯炭化,像被烈火燒烤過。有些較老的葉子,葉面破裂,葉脈一根根分離,有如將乾葉子長期泡在水中那種碎爛的樣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時間不長,發酵程度不重,葉底也會非常接近生茶葉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後,無法立即乾燥,延誤了較長時間,葉底也會呈現深褐色,湯色也會比較濃而暗,跟只是輕度發酵匯堆過的熟茶是一樣的。
早期有些茶莊,如猛景茶莊、鼎興茶莊所生產的緊茶,其中有的是熟茶,就是因為生茶程序中,延誤了時間而形成熟的緊茶。這些輕度發酵的普洱生茶,經過較長時間的存放,熟味已消失而回歸到極相似普洱生茶的品味,但是普洱生茶原有那種新鮮感,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了。
分辨乾倉與濕倉普洱茶的方法,可以從外型、氣味、湯色和葉底看出來。
1、從外型辨別
乾倉普洱茶的條索結實、顏色鮮潤、油面光澤,充分表現了茶葉的活力感;濕倉普洱茶的條索鬆脫、顏色暗淡、粗糙黑綠且茶葉表面或夾層留有綠霉。五○年代的圓茶鐵餅 (圓鐵),本來都製成生茶出廠,因為蒸壓時採用改良的金屬壓模,做出型茶太過結實,不利於快速陳化。有些商人便將它以濕倉處理,以利近期銷售。市面上可以看到有乾倉圓鐵和濕倉圓鐵普洱,即可以用上述方法辨別出來。
2、從氣味辨別
一般正在發霉不久的,或發了霉又加密封,一打開時,從茶品中會發出一股霉味。如果發霉很久了,如圓鐵普洱茶於二、三十年前霉變過,後移到乾倉,則型茶本身已經聞不出霉味來,但在茶湯中仍然有一股撲鼻的霉味。如果發霉超過二、三十年以上,茶湯中的霉味會很弱,甚至聞不出來了。如六○年的那批七子鐵餅普洱茶,茶型非常結實,出廠時未能乾透,夾層內起過霉變,距離現今已經三十年上,茶湯中並沒有霉味,但已經形成輕微的「泥味」,喝入口腔會有輕微針刺的感覺。
3、從湯色辨別
乾倉生茶的湯色是粟紅色,陳期在七、八年以上的,略轉深粟色。如乾倉陳化的圓鐵普洱茶,茶湯呈鮮粟紅色,是典型乾倉生茶的湯色,而同慶老號普洱茶,已經轉向深粟色了。濕倉茶的茶湯,像熟茶一樣呈暗粟色,甚至變黑色。七子鐵餅普洱茶,茶湯呈現暗粟色,是典型濕倉茶的湯色。
4、從葉底辨別
乾倉普洱茶的葉底是粟黃色至深粟色,質地活性柔軟,其生茶的葉底,在乾倉長期陳化過程中,顏色變化不大。我們常常稱讚將近百年的同慶老號普洱茶,將當年的活力泡出來,主要也是讚縜它的葉底呈現出新鮮粟色,使人感覺如新鮮東方美人茶的葉底,將我們的情懷帶回百年前,易武大茶山那種心曠神怡。濕倉普洱茶的葉底,是暗粟色或是黑色。濕倉生茶和熟茶的葉底顏色很相似,但熟茶葉底質地是乾硬的,而濕倉生茶葉底質地則保持柔軟,且富於於彈性。
:::: 乾倉普洱,濕倉普洱辨別簡表 ::::
類別         外 型        香 氣        湯 色        葉 底
★乾 倉 茶        結 實 光 澤        原 普 洱 茶        粟黃 ~ 深粟        粟黃 ~ 深粟 ( 活 性 柔 軟 )
濕 倉 茶        鬆 脫 暗 淡        霉味 / 泥味        暗 粟 ~ 黑        暗 粟 ~ 黑 ( 柔 軟 )
新鮮自然是好普洱茶的基本條件,只有在這個基本條件之下,才能找到普洱茶的真實性,唯有找到普洱茶的真性,才可能品出它的藝境。同樣的,了解其真性的在,才會致力製作普洱生茶,並致力以漫長歲月緩慢地陳化,形成普洱茶最寶貴的倫理文化,所謂袓父做孫子賣的良性循環。如此,將來市面上,才永遠保持有陳年普洱茶,讓世世代代都能享受新鮮自然的真普洱茶。
品普洱茶四大要訣   
清、純、正、氣
第一要訣 清聞其味
不論普洱茶品的生熟、新舊、好壞、形狀、價錢,第一先要聞茶,在陳化發酵數十年之久後,一定會有陳年老味,但不應該有霉味產生(有霉味代表著陳放空間受潮或過於潮濕不通風所致)。所謂陳而不霉,陳年的老味會在醒茶時撥開通風散去,而霉味是因茶質變壞,由內而外,受潮而發霉所散發出來的味道,如此受霉變的茶在這麼改變或加味(添加菊花沖泡)都已失去真性美了,所以聞其味是很重要的,假若50年的茶聞起來又霉又不自然,那麼即使放到100年也沒用,因此一定要有一個觀念,寧願買年輕的茶可以慢慢喝,也不要買老了又難喝的茶品。
第二要訣 純辨其色
茶品未沖泡前,先聞聞看是不是乾淨清味(沒有異味或臭曝味),然後就是泡泡看,當普洱茶品在正常環境下存放,就算放個30年或50年,甚至放到100年,茶的顏色(茶湯)絕對不會變黑或產生怪異味道。
當下很多的業者或消費者大都會有的錯覺就是,普洱茶放久了,沖泡之後的茶湯顏色一定會變黑或轉墨色,其實真理只有一個,那就是越陳越香,普洱陳放發酵後由淡黃轉棗紅,越久茶氣越強越濃,略帶油光性,不會變成黑黑的。新製成的生茶品沖泡時,就如同台灣茶一樣新鮮富彈性,而湯色如金黃色,入口較苦微澀,就是需要時間來等待其發酵氧化,利用空氣中的水份及空氣環流而產生發酵氧化效應,時間越久,刺激性就越低,茶質就越醇和(當然成本就相對增加,且在喝一餅少一餅的情形下,越喝越順口,越喝越好喝,珍惜者皆擁茶自重,好茶是不會寂寞的。)市面上流通的好茶會很多嗎?況且編造美麗的銷售謊言不也是那些偽造者的專利嗎?相對偽造者自然就濫竽充數了,所以色香味俱全的定律先套上去才來談價錢,不然碰到殺價高手可是偽造者的最愛啊!(不談品質先談價錢)生意的真實與永續是相互培養的,不是您愛殺價我就提高價格讓您殺,事實上是懂得珍惜客源的人越富有。再次苦口婆心的告知,普洱茶的好絕非偶然,也並非年代或標價所能知曉的,切記,喝的好喝,喝的舒服,喝的沒壓力就是真的好!
第三要訣 正存其位
所謂正,乃不偏不倚謂之正。普洱茶一經製作成品後,最重要的就是陳放空間與時間長短,在普洱茶的廣大消費族群裡,鮮少有人會去真正地關心了解茶的陳化環境與氧化發酵的時間年代,本人對於喝茶要喝出健康、喝出優越,一直推廣不遺餘力,所以在此又再特別強調一些老生常談的觀念問題,因為茶品陳化時間並非3、5年即可醇和好喝,至少得花上20~30年,才會達到好喝的境界,若要達到真正幾近完美、無與倫比的境界至少也要50年以上(在乾淨通風空間)。若是在地下室或不通風潮濕的處所,不論是生茶品、熟茶品、新的、老的、爺爺留下的,都無濟於事。所以聰明的消費者,請用智慧反問銷售業者你心目中的疑問,如年代怎麼看,如何判別茶的生熟,又怎麼分乾倉、濕倉,差別在哪裡,又怎麼選等問題,相信一些不肖業者才能自律,普洱茶的永續才能得以健康的傳承下去,後代子孫才能體會爺爺做、孫子喝或爺爺留、孫子賣的意義。
第四要訣 氣品其湯
茶氣的氣與生氣的氣字形一樣,但意義卻完全不同。生氣的氣有形而難看,茶氣的氣無形而感覺舒服。因為這樣的形容比較能帶入領悟,不然茶氣對多數的茶友品茗者來說,還是很含糊的概念。茶是很會吸收附近的味道的,這點應是眾所週知的現象,所以氣的重要之處就在於判斷茶的陳化環境與氧化時間的長短,茶氣也就代表著茶本身經長年累月陳放之環境空間與時間所表現的好壞真偽了。
雖然目前正是普洱茶熱門的時候,但是有多少人在自我困惑著,老是懷疑普洱茶真的是那麼好嗎?老是在熟普洱、霉變普洱中打轉的茶友們,應該用心思考一下,有足夠的機會供給品飲者學習也好,採購也罷,所接觸到的茶品是真的還是不對的,融會貫通一下,如此才可能累積一些功力,以正確的觀念向上提升。
好茶配好壺,加上好朋友、好心情,一杯陳年道地、質純的老普洱入口,那股心曠神怡的茶氣進入人體內部而運行於體內之中,促進毛孔發出微汗,並且暖胃舒適地凝聚在骨骼中,有如一股清流,全身筋骨肌膚漸漸爽化,持續入口,飄然且安適舒服的意境,真是我這來自鄉村、出自貧寒而書讀無幾所難以筆墨、言語形容的。總而言之,好普洱茶是時間與空間兩者互相輝映的,時間越長,空間越好,茶自然越棒,您了解、意會到了嗎?
六不政策
第一、不以錯誤年代為標竿
因為年代往往取決於價錢高低,所以謊報年代等情形十之八九,為了就是想多賣些錢,也順便讓客人可以表面放心,自我安慰自己品茗功力及採購實力。再次表明,50年前的壞茶在存放50年後會好喝嗎?50年前的好茶萬一於存放過程中受潮或遭到污染,還有價值嗎?所以在此還是苦口婆心道上一句話:「年代只能參考,不能盡信。」
對普洱茶來說,年代越久越好(因為普洱越陳越香),但越久指的是要放在倉儲地點合適才好,避免喝到是在潮濕空間存放的「老」普洱,因為切記一句話,老的普洱茶要老了還有性(茶性),老了還有氣(茶氣),老了還有韻(茶韻),老了還有質(茶質),如果普洱茶有了性、氣、韻、質,那年輕一點又何妨,就怕老了什麼也沒有,只有苦、澀、難以下嚥的臭霉味,所以說年代只能做為參考的條件之一。
第二、不以偽造包裝為依據
據說坊間偽鈔至少有上億元在市面上流通,那麼茶的包裝是不是就不能完全當作依據呢?肯定是的!因為科學進步,印刷技術加上人為有意造假等情形,茶的生產工序及生產包裝依據要如何追根究底呢?
先聽價錢、年代與包裝三因素套套看是否合理,50年代的老茶有很多;紅印要多少有多少;批發更便宜;紅印一餅幾百元或幾千元而已,量多另議?!年代、價錢、包裝沒有邏輯觀念與報價不合乎市場行情,試問聰明的您還會買嗎?況且賣的人素質參差不齊,又是打代跑或「走街」,想發普洱財又不懂普洱學的不肖業者,包裝包裝,包了就「裝」,中國字義不錯,也是一種有趣的意象!
第三、不以深淺湯色為藉口
基本上,只要生茶品在乾淨、通風佳的陳放空間所發酵的茶品,就算放上50年或100年,茶的湯色依然不可能變黑或變深棗紅色,絕對是油光氣十足、色金黃轉棗紅才對。有些茶商此時就會在沖泡上用些小技巧來彌補一下,例如置茶量少一點,出水時間快一點,如此一來即能多少「蓋」過去一些。切記真理只有一點,就是越陳越香,越泡越好喝,茶的湯色是極富生命力之感,而不是聞之雜味久久不退,喝之喉頭不悅之怪現象,有道是,好茶一杯入口心曠神怡,二杯入口人生何求,您能體會到如此絕妙的境界嗎?
第四、不以添加味道為假象
談到這裡,當然就要特別強調味道,所謂味道,顧名思義就是用聞香的方式體會判斷,而感覺出來的香氣頻率即是所謂的味道。所以在毫無準則之下,公說有樟香氣味,婆說有參香陳味,而業者「雜味十足」。其實生茶品唯一的味道就是樟香味,陳年老味老韻。熟茶品就可能因人為發酵的輕重而有所謂的幾分熟幾分生的爭議存在,分辨最好的方法就是渥堆發酵越少的茶品及在拼配蒸壓時間越短越佳(因為渥堆太久,茶性全軟化死性了,失去越陳越香的意義。)拼配蒸壓時間太久就好像食物蒸過頭擔心不熟,又多蒸了一下,試問,如此一來茶品放再久還有意義嗎?所以生茶品在未經渥堆方式之下,陳放發酵的陳年味道直接散發出樟香味,就看其散發出的味道強弱與否,聰明的消費者如何去體會並選擇自己的最愛了。
第五、不以霉味倉別為號召
倉別是決定普洱茶好壞最重要的一環,所謂倉別就是指普洱茶經採收、製作成形後陳放的空間,謂之倉別,那麼有哪些區分呢?如上圖
貨比三家不吃虧,用同質比價、同價比質的理論定標準,相信普洱茶的世界及未來一定美好無比,箇中好壞冷暖是沒有僥倖的這是老愛聽愛編故事的業者及消費者所無法體會的。
第六、不以樹齡葉種為考量
當下眾多的消費者大多以為大葉就是野生,不然就是喬木種,而眾多業者依然迷信大葉才有市場(但願筆者的專業告白能有撥雲見日之效果)。
仔細觀察葉子如果是大大、平平、薄薄的,一定不可能是喬木種,更不可能是野生種(因為正統普洱茶地處中國雲南,位於雲貴高原,生長條件極為適合,歷經數千年之久)。市面上一些新鮮無比、經商業色彩包裝,又經商人要求及消費者的錯誤需求下,茶農自然以市場為導向,滿足消費者需求才是生意,才有利頭的前提下,自然就發揮「生意茶」來滿足市場。
特別強調,傳統的普洱茶品是不用化學肥料,更不需要農藥的,那些新鮮大葉種,葉子大大、平平、薄薄的茶品就是在商業利益需求下種出來的,一年四季皆可採收,只要有土壤、水份、空氣、養分、陽光,自然生產的快,在農人細心照顧下,不像小時候印象中的農產品那麼的純,那麼的真,如土芭樂入口後那股芭樂香微苦微澀,馬上轉甘轉甜(就像有蟲咬或蜜蜂叮的,更香更甜一般)。因為都是有機,沒有農藥及化學肥料。
人為栽種的灌木種普洱茶之所以會大大、平平、薄薄的是因為在有陽光、養份、水份照射下,經充足的光合作用,生長速度自然很快,就像「悶」豆芽菜一樣的意思,真正雲南野生普洱茶是沒有施放化學肥料及農藥的。在傣族人採收之後,經日光萎凋,製作後再陳放,等待其發酵,將新製成的生普洱茶品中的苦、澀與茶鹼經由不能密封原理,由空氣中的水份流動來催化(陳化發酵),時間越久,茶的刺激性越低,發酵也就越完整。正因如此,陳放成本、儲存倉別空間、管理技術等問題是既得利益之經銷商所不願承受的,相形之下,造假、熟化、浮報年代等情形就層出不窮了。
所以由葉子的大或小,是無法判別喬木或灌木的。在草本植物裡,喬木有大、小葉,灌木也有大、小葉之分,所以不以葉種為考量才是真諦。此普洱六不政策在國人認知下已形成一股正確觀念,期待大家能了解,有好茶喝和懂得喝好茶,是一種福報,讓此福報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我們能有幸喝到好茶不也是祖先的先知與流傳嗎?所以我們當知福、惜福、享福、再造福。
普洱茶的特殊之處,在於它的年份與歷史痕跡。普洱茶無需特殊技巧整理茶品(如烘焙),年份與價值有間接關係;而越陳越香多數茶人已經能體會,能在茶品上留下歷史見證,是其它茶品無法做到的。而這一點正式辨識普洱茶年份的一個重要關鍵。
1、外包紙質與印刷:儘管科技日新月異,每一年代的紙張與印色卻無可取代。加上紙張與印色經歷時間的風化,其特殊性更加無法仿冒。
2、內飛紙質與印刷:與外包紙質與印刷相同,但更加特殊的是內飛鑲嵌在茶品內,在一般情形下不能抽換,這也成為辨識的主要條件之一。
3、模具:石模、鐵模、木模等等,在每一個年代都有其特殊外觀與制程,對茶品陳化也深具影響。此亦為辨識輔助條件。
4、茶菁使用與拼配:每一年代因時代背景不同,會使用不同茶區茶菁與拼配手法,與壓制模具綜合判斷,亦可做辨識的輔助條件。
5、茶菁外觀:經過時間陳化,在一定範圍內,茶菁外觀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轉變,比如色澤、光澤、鬆緊度,以及觸感。此為重要主觀條件。
6、茶菁香氣:相同的,不同的茶種茶區茶菁與年份陳化,會有不同的茶菁香氣。此亦為重要主觀條件。
7、湯色:在瞭解生熟茶與入倉茶的辨識後,湯色的色澤、光澤、透亮度等等亦是辨識的輔助條件。
8、葉底:從葉底可以觀察茶區茶種、制程、倉儲,甚至茶質優劣多少都能做初步判斷,加以綜合即可判斷陳化速度。此為重要經驗法則。
9、倉儲:從原件、筒身、外裝紙外觀,與茶幹顏色、湯色、葉底、香味等等,可辨識倉儲環境後來推測年份。比如廣東、廣西倉儲均在1996年後才出現。將茶品在兩廣倉儲後一段時間,才改放香港倉儲的這樣手法,則是2001年以後才出現。2001年以後香港傳統倉儲大量消失,完整傳統香港倉儲多為2001年以前茶品。
以上是從視角上初步判斷。茶,還是要品了之後才能瞭解。從香氣在口腔中的位置與留存度、轉化方向,加上回甘與韻味的部分情形、層次感,可以判斷出茶品的產區茶種,以及儲存環境。但因為倉儲狀態影響陳化甚劇,如果是入倉茶,在年份判斷的誤差值會偏高。
單獨一個或幾個角度觀點與依據,都無法準確評斷茶品整體概況,只從視角或單純茶品都很難作出正確判斷。
對茶品年份及產區的判斷需要時間與經驗積累,更需要天賦與堅持。以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並不需要瞭解這麼多,終究喝茶是消費、是消遣。只有茶商因為對消費必須有所交代,不止對年份、茶區要有所瞭解,制程、產方、儲存環境等等茶品資訊都應該跟消費者明確交代清楚。
品飲鐵觀音
鐵觀音 的品飲藝術,主要集中講究觀其形、思其美、演過程、表其義、聞其香、品其味、會真韻等七個情節。
所謂“觀其形”,指“觀外形、色澤、形態”, 鐵觀音成品茶重似鐵,色澤青褐,顯砂綠,有“寶色”、三節色形狀。
所謂“思其美”,指“形態美”, 鐵觀音茶條索捲曲緊結秀麗,素有“美如觀音”之稱,沖泡後葉青綠,葉緣紅,有“綠腹紅鑲邊”之美稱。
所謂“演過程”,指“沏泡工夫”,沖泡安溪茶要熟練泡茶的三大要素,又要掌握其沖泡技能。
所謂“表其義”,指“含義”,如觀音茶有“綠葉紅鑲邊”、“七泡有餘音”、“重似鐵,美如觀音”等形象特徵。
所謂“聞其香”,指“鼻香氣”,觀音茶的香氣特徵是清高馥郁,具有天然的蘭茶香,香高且長才是好茶。
所謂“品其味”,指“嘗滋味”,如觀音茶的滋味醇厚、潤滑,具“蜜底甜香”之感,即兼有紅茶 的甘醇和  綠茶 的清爽。
所謂“會真韻”,指“觀音韻”。所謂“觀音韻”,似費解釋。 現以極品鐵觀音茶王為例作形象介紹。極品鐵觀音,香氣馥郁持久,有特別的“觀音韻”,獨特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喉韻好,回味悠久,泡至7次仍有餘香。
真正的 鐵觀音茶王,香氣高強、奇特,具有濃郁持久的蘭花香,還稍有一種白桂花香,滋味濃郁醇厚,稍帶有天然生人參酒味,品飲之後,齒頰留香,喉底回甘,“香中有味,味中有香”,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衝至10遍仍有原茶真味白桂花香,這才是人世間上等的好茶。
鐵觀音,茶人又稱紅心觀音、紅樣觀音。清雍正年間在安溪西坪堯陽發現並開始推廣。天性嬌弱,抗逆性較差,產量較低,有“好喝不好栽”之說。“紅芽歪尾桃”是純種鐵觀音的特徵之一,是製作烏龍茶的特優品種。
安溪鐵觀音主產區在西部的“內安溪”,這裡群山環抱,峰巒綿延,雲霧繚繞,土質大部分為酸性紅壤,土層深厚,特別適宜茶樹生長。
鐵觀音製作嚴謹,技藝精巧。3月下旬萌芽,5月上旬開採,一年可採製春、夏、暑、秋四季。  茶葉  品質以秋茶為最好,春茶產量最多,約佔年產量的40-45%;秋茶香氣最濃,俗稱“秋香”,產量約佔15-20%。鮮葉採摘必須在嫩梢形成駐芽後,頂葉剛展開呈小開面或中開面時,採下二、三葉,並註意做到不折斷葉片、不折疊葉張、不碰碎葉片,不帶魚葉和老梗。還應注意不同生產地帶及不同採摘時間的茶葉不能混雜。
鐵觀音不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飲,而且養生保健功能在茶葉中也屬佼佼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鐵觀音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
   茶葉中的化學成分
飲茶有許多益處,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飲茶為什麼會有許多好處呢?這對一般人來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隨著科學的發展,到了19世紀初,茶業的成分才逐漸明確起來。經過現代科學的分離和鑒定,茶葉中含有機化學成分達四百五十多種,無機礦物元素達四十多種。茶葉中的有機化學成分和無機礦物元素含有許多營養成分和藥效成分。有機化學成分主要有:茶多酚類、植物鹼、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果膠素、有機酸、脂多糖、糖類、酶類、色素等。而鐵觀音所含的有機化學成分,如茶多酚、兒茶素、多種氨基酸等含量,明顯高於其他茶類。無機礦物元素主要有:鉀、鈣、鎂、鈷、鐵、錳、鋁、鈉、鋅、銅、氮、磷、氟、碘、硒等。鐵觀音所含的無機礦物元素,如錳、鐵、氟、鉀、鈉等均高於其他茶類。
近幾年來,經國內外科學家研究證實,尤其是日本科學家研究證實,鐵觀音中的化學成分和礦物元素對人體健康有著特殊的功能,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鐵觀音的抗衰老作用
中外一些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衰老與體內不飽和脂肪酸的過度氧化作用有關,而不飽和脂肪酸的過度氧化是與自由基的作用有關。化學活性高的自由基可使不飽和脂肪酸過度氧化,使細胞功能突變或衰退,引起組織增殖和壞死而產生置人於死地的疾病。脂質過度氧化是人體健康的惡魔,但罪魁禍首卻是自由基,只要把自由基清除掉,就可以使細胞獲得正常的生長發育而健康長壽。
通常,常用的抗氧化劑有維生素C、維生素E,它們均能有效地防止不飽和脂肪酸的過度氧化。而最近日本研究人員表明,鐵觀音中的多酚類化合物能防止過度氧化;嘌呤生物鹼,可間接起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從而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
二. 鐵觀音的抗癌症作用
癌症是當今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不治之症」。因此,近年來研究茶葉抗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和關注。數年前,曾有一篇報道稱,上海市民因飲茶使食道癌逐年減少,由此飲茶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這一事實在全世界引起很大反響。如今飲茶可以防癌抗癌已被世人所公認,而在茶葉中防癌抗癌效果最好的是鐵觀音。
早在1983年,日本岡山大學奧田拓男教授就曾對數十種植物多酚類化合物進行抗癌變作用篩選,結果證明:兒茶素(EGCG)具有很強的抗癌變活性。其他科學家在證實鐵觀音抗變異的研究中,認為鐵觀音茶多酚是這一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化學物質致癌的研究中,肯定了鐵觀音茶多酚的防止癌變作用。此外,鐵觀音中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能阻斷致癌物——亞硝胺的合成,對防治癌症有較大的作用。
三. 鐵觀音的抗動脈硬化作用
1999年5月31日,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四次烏龍茶與健康研討會上,福建省中醫藥研究院陳玲副院長報告了他們曾以25名高血脂症肥胖者為臨床觀察對象,探討飲用烏龍茶鐵觀音對抑制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及改善血中脂質代謝的作用。研究證明,鐵觀音中的茶多酚類化合物和維生素類可以抑制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日本三井農林研究所原征彥博士,在多年的研究中也確認,茶多酚類化合物不僅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而且可以明顯改善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與低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咖啡鹼能舒張血管,加快呼吸,降低血脂,對防治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據福建醫科大學冠心病防治研究小組1974年在福建安溪茶鄉對1080個農民進行調查時發現不喝鐵觀音茶的發病率為3.1%;偶爾喝的為2.3%;常年喝的(3年以上)為1.4%。由此可見,常喝鐵觀音的人比不喝鐵觀音的冠心病發病率低。
四. 鐵觀音的防治糖尿病作用
糖尿病是一種世界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約有2億人患糖尿病,中國有三千多萬人患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全身慢性進行性疾病。典型的臨床表現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全身軟弱無力。此病中醫稱「消渴症」,屬下焦濕熱範疇。得病的主要原因是體內缺乏多酚類物質,如維生素B1、泛酸、磷酸、水楊酸甲酯等成分,使糖代謝發生障礙,體內血糖量劇增,代謝作用減弱。
日本醫學博士小川吾七郎等人 臨床實驗證實,經常飲茶可以及時補充人體中維生素B1、泛酸、磷酸、水楊酸甲酯和多酚類,能防止糖尿病的發生。對於中度和輕度糖尿病患者能使血糖、尿糖減到很少,或完全正常;對於嚴重糖尿病患者,能使血糖、尿糖降低,各種主要症狀減輕。
五. 鐵觀音的減肥健美作用
肥胖症是一種伴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出現的營養失調性病症,它是由於營養攝取過多或是體內貯存的能量利用不夠而引起的。肥胖症不僅給人們日常生活中帶來諸多不便,而且也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一個原因。
1996年,福建省中醫藥研究院對102個患有單純性肥胖的成年男女,進行了飲用鐵觀音減肥作用的研究。研究表明,鐵觀音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物質,不僅可提高脂肪分解酶的作用,而且可促進組織的中性脂肪酶的代謝活動。因而飲用鐵觀音能改善肥胖者的體型,有效減少肥胖者的皮下脂肪和腰圍,從而減輕其體重。
   六. 鐵觀音的防治齲齒作用
人們一般認為危害人的牙齒有兩大疾病,一是齲齒,二是牙周炎。齲齒俗稱蛀牙,是牙科常見的多發病。齲齒發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牙齒鈣化較差,質地不夠堅硬,容易受到破壞。飲茶可以保護牙齒,在我國古代早已應用。宋代的蘇東坡在《茶說》中云:「濃茶漱口,既去煩膩,且能堅齒、消蠹。」現代科學分析,鐵觀音中含有較豐富的氟,而一般食物中含氟量很少。鐵觀音中的氟化物約有40%∼80%溶解於開水,極易與牙齒中的鈣質相結合,在牙齒表面形成一層氟化鈣,起到防酸抗齲的作用。
日本曾在兩個相鄰的村莊對入學兒童的齲齒率做過調查,結果表明,飲用鐵觀音對防治齲齒有良好的效果。每個入學兒童每天喝一杯鐵觀音,按含氟量0.4毫克計算,持續一年,原患齲齒的兒童中就有一半痊癒。日本統計了100所小學中患有齲齒的在校學生,經改飲鐵觀音後,其中有55%患齲齒的學生病情明顯減輕。由此可見,飲用鐵觀音對未得齲齒的人有預防作用,對已得齲齒的人有治療作用。
七. 鐵觀音的殺菌止痢作用
在安溪民間早有採用鐵觀音治療痢疾和肚子痛的做法。我國古代醫學書籍中也有不少利用茶葉來治療細菌性痢疾、赤痢、白痢、急性腸炎、急性胃炎的記載。鐵觀音為什麼能起到殺菌止痢作用呢?主要是茶多酚化合物。由於茶多酚進入胃腸道後,能使腸道的緊張功能鬆弛,緩和腸道運動;同時,又能使腸道蛋白質凝固,因為細菌的本身是由蛋白質構成的,茶多酚與細菌蛋白質相遇後,細菌即行死亡,起到了保護腸胃黏膜的作用,所以有治療腸炎的功效。
八. 鐵觀音的清熱降火作用
茶葉是防暑降溫的好飲料。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茶苦味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借火氣而升散。」在盛夏三伏天,酷日當空,暑氣逼人的時候,飲上一杯清涼鐵觀音或是一杯熱鐵觀音,都會感到身心涼爽,生津解暑。這是因為茶湯中含有茶多酚類、糖類、氨基酸、果膠、維生素等與口腔中的唾液起了化學反應,滋潤口腔,所以能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同時,由於鐵觀音中的咖啡鹼作用,促使大量的能量從人體的皮膚毛孔裡散出。據報道,喝一杯熱茶,通過人體的皮膚毛孔出汗散發的熱量,相當於這杯茶的50倍,故能使人感到涼爽解暑。
   九. 鐵觀音的提神益思作用
飲茶可以提神益思幾乎人人皆知。我國歷代醫書記載頗多,歷代文人墨客、高僧也無不揮動生花妙筆,頌茶之提神益思之功。白居易《贈東鄰王十三》詩曰:「攜手池邊月,開襟竹下風。驅愁知酒力,破睡見茶功。」詩中明白地提到了茶葉提神破睡之功。蘇東坡詩曰:「建茶三十片,不審味如何,奉贈包居士,僧房戰睡魔。」他說把建茶送給包居士,讓其飲了在參禪時可免打瞌睡。飲茶可以益思,故受到人們的喜愛,尤其為一些作家、詩人及其他腦力勞動者所深愛。如法國的大文豪巴爾扎克、美籍華人女作家韓素音和我國著名作家姚雪垠等都酷愛飲茶,以助文思。
鐵觀音可提神益思,其功能主要在於茶葉中的咖啡鹼。咖啡鹼具有興奮中樞神經、增進思維、提高效率的功能。因此,飲茶後能破睡、提神、去煩、解除疲倦、清醒頭腦、增進思維,能顯著地提高口頭答辯能力及數學思維的反應。同時,由於鐵觀音中含有多酚類等化合物,抵消了純咖啡鹼對人體產生的不良影響。這也是飲茶歷史源遠流長、長盛不衰、不斷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十. 鐵觀音的醒酒敵煙作用
茶能醒酒敵煙,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明代理學家王陽明的「正如酣醉後,醒酒卻須茶」之名句,說明我國人民早就認識到飲茶解酒的功效。古人常常「以酒澆愁」,「以茶醒酒」。唐朝詩人劉禹錫,有一天喝醉了酒,想起了白居易有「六班茶」可以解酒,便差人送物換茶醒酒,被後人傳為茶事佳話。酒的成分主要是酒精,一杯酒中含有10%∼70%的酒精。而鐵觀音茶多酚能和乙醇(酒中主要成分)相互抵消,故飲茶能解酒。
鐵觀音不僅能醒酒,而且能敵煙。由於鐵觀音中含有一種酚酸類物質,能使煙草中的尼古丁沉澱,排出體外。同時,鐵觀音中的咖啡鹼能提高肝臟對藥物的代謝能力,促進血液循環,把人體血液中的尼古丁從小便排泄出去,減輕和消除尼古丁帶來的副作用。當然,這種作用不僅僅是咖啡鹼的單一功效,而是與茶多酚、維生素C等多種成分協同配合的結果。
一杯清茶,一段人生,一絲回味!喝茶,可以休閒,更可會友,對坐傾談,更多品味、更多回味!


    普洱茶雲南屬熱帶亞熱帶濕潤氣候類型,水熱資源豐富。從第四紀地質年代,一千多萬年以來,最後幾次冰河時期,都未受到襲擊。保有最原始的森林,部是樹幹粗大而高 數十丈,樹根深入地層,常綠闊葉喬木的大森林。這些森林吸取地層下豐盛的礦物和養分,通過新陳代謝,落葉歸根,形成極為肥沃的紅壤土的歷史,距今已有五六 萬千年之久,形成世界上最占老土壤之一。紅壤土最為適合植物的生長,加上氣候的適中,雲南有“植物王國”的美譽。雲南普洱茶屬大葉種茶,古老茶園都是喬木 形態,茶葉厚大,兒茶素、礦物質等成分特高,相對的有機鍺也較豐富,因此雲南普洱茶實為補氣的飲料之一。茶所以能提神,是因為越是新鮮而綠色的茶葉中,含 有越多的咖啡喊刺激性成分。這些成分如在人體內刺激了腦神經,就形成精神興奮,達到提神作用。新鮮青綠的普洱茶,和陳期短的青生普洱茶,所含的刺激性成分 比其他茶種都來得多,飲後對提神功效特別強。
     茶氣,對普洱茶品茗具有極重要地位,也是普洱茶最主要特色之一。雲南大茶山所生產的喬木大葉種老茶樹普洱茶,茶葉內所含成分濃釅而豐富,製造為成茶後,經 過長期儲藏陳化,茶中多糖類和有機鍺產生一定的化學作用,于沖泡時即能溶于水。品飲陳年普洱茶茶湯後,有機鍺進入品茗者體內,達到補氣功效。古往今來飲茶 品茗者千千萬萬,有幾人真正體會到茶氣美妙的境界?一來真懂得品嘗茶氣者不多,二來有茶氣的好茶卻得來不易。
    茶氣對大多數品茗者來說,還是非常含糊的。如有人說“這道茶的氣很強”,大致上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去理解,一是指茶香很強;二是指茶湯很濃;三是指茶葉所 舍的成分很足,茶湯的口感很釅;四是指茶葉中成分很重,茶湯苦、澀味很強:五是,只有極少數品茗者,由於體認茶氣的氣感,而正確指出了茶氣很強。
    普洱茶品茗,以溫喝最為適宜,如太熱喝,熱氣蓋過了茶氣,結果只是血液迴圈加速而發汗;如果茶湯涼後才喝,涼湯降低了體溫,不易引起熱感,無法臻至飄然欲 仙境界!有經驗的普洱茶品茗者,對茶氣是特別敏感的,當茶湯飲進口中,就已經能分辯出茶氣的強弱,氣強者對口腔會形成一種“勁道”的感受。就比如一位中醫 將某種藥材放到口中咬嚼,就能分辨出其藥性是熱性或寒性的。喝了茶氣強的茶湯,很快就會打嗝,接著有一般熱氣在胸腹中竣蕩、騰然毛孔也因之鬆弛開放,微汗 或汗氣徐徐得以舒發。再繼續品飲,正如茶仙玉川子所描述的,一直喝到七碗茶時,茶氣生清風,使人飄揚欲仙。
    鑒定普洱茶好壞,一般有以下三種方法:
  1.肉眼識茶:好的普洱茶外形色澤褐紅(豬肝色),條索肥嫩、緊結,聞其味有淡淡的桂圓、玫瑰、樟、棗、藕等香味並伴有特殊的陳香。普洱散茶以嫩度劃分級別,從級外、十級到一級、特級,嫩度越來越高,一般來說,嫩度越高品質越好。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四點:一看芽頭多少,芽頭多、毫顯的嫩度高;二看條索緊結,厚實程度,緊結、厚實的嫩度高;三看色澤光潤程度,色澤光滑、潤澤的嫩度高;四是看淨度,勻淨、梗少無雜質者為好,反之則差。普洱緊壓茶外形要求厚薄一致,鬆緊適度,色澤以青褐、棕褐、褐紅色為正常。以青餅為例,一般3-5年,茶餅緊結,圓邊完整,茶梗泛淡紫色;5-7年,茶餅完整,茶梗全紫;7-10年,茶餅變輕,邊緣掉粒,茶梗深紫;10年以上,茶餅變鬆,葉際邊緣模糊。
  2.開湯鑒茶:俗話說:烏龍聞香,普洱賞色。看完外形後,第二步是開湯鑒茶。取3-5克普洱茶放入壺中,用沸水沖泡,把泡好的茶湯倒入水晶玻璃杯內觀賞湯色。普洱茶的湯色要求紅濃通透明亮,在普洱茶的加工過程中,80%左右的茶黃素(TF)和茶紅素(TR)氧化、聚合,形成茶褐素(TB),再加上較高的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形成了普洱茶滋味濃厚、湯色紅褐的物質基礎。茶紅素是湯色呈 “ 紅 ” 的主要成分,在發酵過程中,過氧化物酶活性增強,促使茶黃素氧化成不溶性茶紅素複合物,隨著普洱茶陳期延長,發酵時間的增加,普洱茶中不溶性茶紅素複合物逐漸增多,茶的湯色也就變得越來越紅。由於不溶性茶紅素複合物的產生與存放時間的正相關關係,在一定的年限內,普洱茶的 “ 紅 ” 是鑒別普洱茶陳期的重要指標。普洱茶的 “ 紅 ” 又根據品質不同分為寶石紅、瑪瑙紅、琥珀紅等,其中以寶石紅最為難得,為茶中極品,其次是瑪瑙紅,再次是琥珀紅。茶湯泛青、泛黃為陳期不足,茶湯褐黑、湯色混濁不清、有懸浮物的則是變質的普洱茶。
  3.葉底觀茶:開湯後看沖泡後的葉底(茶渣),主要看柔軟度、色澤、勻度。葉質柔軟、肥嫩、有彈性的好,葉底硬、無彈性的品質不好;色澤褐紅、均勻一致的好,色澤花雜不勻,或發黑、碳化,或腐爛如泥、葉張不開展屬品質不好。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作為藥用,爾後再用來解渴。解渴的首要條件,就是喉頭得以滋潤,並立即解除緊箍的乾涸。喉韻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睞,尤其較資深品茗的高手,也多極重視喉韻特色。更以喉韻特強為標榜,而抬高茶品售價。普洱茶的喉韻可以分為甘、潤、燥三方面。
    甘----古人多以詩詞來讚賞茶的回甘,茶湯能帶來甘的喉韻,是所有品茗者都喜愛的。甘的品味是比較涵蓄,不像香那樣飄逸。往往都是和苦味伴隨而至,常說「苦盡甘來」。有許多的品茗者,所以喜歡帶有苦味的茶湯,就是因為苦後而能回甘。但也有不苦而甘的東西,如中藥材的甘草,入口不苦卻有甜而甘的品味,普洱茶也有不苦而回甘的好茶。
    茶多半是先苦後甘,鳳山茶菁製成的福祿貢茶,是苦味的茶底;以及猛海芽茶製成的白針金蓮,也是苦底的茶湯,都能夠表現苦盡甘來。同慶老號圓茶,陳期近百年,苦澀味全消失了,但飲後能有微微回甘的喉韻,持續甚久,的確是好普洱茶。早期的紅印普洱圓茶,採用較嫩茶菁製成,陳期已逾五十年,有蘭香,略有些苦底,多沖泡幾開後苦味不再,其回甘相繼不斷,效果特好,是普洱茶中的極品。
    潤----現在飲茶的第一目的,已經由最古老時期的治病,而成為解渴去悶。潤喉則是解渴的第一步驟,再是補充足夠的水份,因缺乏水份而產生的鬱悶,立刻得以消除,胸懷舒暢。喉頭得到滋潤,渴象就可以去除。有時候天氣太乾燥,或者吃得太過於鹹膩,渴象就會很嚴重,白開水喝得越多,感覺更加渴,此時如果能飲上一兩口上好的普洱茶,喉頭因此潤化、渴象自然解除洧失,舒服且順暢。
    品飲到能使喉韻潤化的茶湯,雖然沒有口渴現象,卻越喝越想喝,是因為潤感使人有安穩、充實、舒順而滿足感。一般喬木老樹的普洱茶,經過適當陳化後,都能達到「喉吻潤、破孤悶」的潤化境界。
    燥----茶湯水性如果太利或太過苦澀,也會使喉頭難受,產生幹而燥的感覺,強烈者影響吞咽困難。一些以雲南省外或邊境茶菁製成的普洱茶,因為品質不好,雖然苦澀不也有稱為「鎖喉」。燥感除了喉頭極不舒服且難受外,給予品茗者情緒不穩,神意焦慮,心境不安等。
    有些陳年普洱茶品,在貯存過程中太過於密封,開封後馬上沖泡,也會有燥的情形。必須裝在較寬大的容器,回氣一段時間後,燥感自然消失。有人將黴變的普洱茶,送進烤箱焙火,為了要去除其黴味;有時在煮普洱茶之前,將茶葉放在茶劣內烤過,以求得香味,如果焙得過重火,烤得太焦,也會造成燥感。一般夏季和秋季採摘的茶菁,多多少少帶有些燥感。茶葉一但有了燥感,就不能評為好茶,品茗者對燥感是最難以接受,不但直接帶來難受而不安,更因燥的出現,即使擁有最多優美特色茶品,也會立即統統被封殺之!
    普洱茶屬于越放陳舊越好的茶類,因此現今有人以標榜普洱的年限為榮,追求年限長久的普洱茶,普洱茶這就涉及到如何辨別普洱茶陳期,以下的方法可供普洱茶愛好者參考:
  1、1950年之前:這個時期稱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號,同興貢餅,同慶號,同昌老號,宋聘敬號。通常都有一張糯米紙,印上名稱,就是“內飛”。
  2、1950年~1968年:所謂“印級茶品”,也就是包裝紙上,“茶”字以不同顏色標示,紅印為第一批,綠印為第二批,黃印為第三批。
  3、1968年之後:此時茶餅包裝不再印上“中國茶葉公司”字型大小,改由各茶廠自行生產,統稱“雲南七子餅”,如:雪印青餅,73青餅,大口中小綠印,小黃印等……
  另外,品茗、辨識普洱茶時需注意“四大要訣”及 “六不政策”,本要素為眾多專業人士經驗之談,僅供普洱茶愛好者參考:
  四大要決是:
 一、 清:聞其味;味道要清 ,不能有黴味。
 二、 純:辨其色;茶色如棗,不能黑如漆。
 三、 正:存其位;存放幹倉,不可位潮濕。
 四、 氣:品其湯;回味溫和,不可味雜陳。
  六不政策:
 一、 不以錯誤年代為標竿。
 二、 不以偽造包裝為依據。
 三、 不以深淺湯色為藉口。
 四、 不以添加味道為假像。
 五、 不以黴氣倉別為號召。
 六、 不以樹齡葉種為考量。
普洱茶到底有沒有黃麴毒素~
       根據TVBS 2012年3月28日 下午1:14   大陸命理師李建軍,日前在他的微博上發文說,「喝普洱茶最快致癌」,因為含有黃麴毒素。懇切的說,普洱茶是不是含有黃菊毒素,不應該由一位命理師未經科學驗證結果所發表,以普洱茶十年以上的存量來說,台灣居普洱茶世界之第一位,大陸觀光客來台旅遊,指定要安排購買老普洱茶的行程,有心人士看在眼裡,由於某種不能來台的因素,惡意中傷普洱茶的作為自然可以理解。
     前陣子為了塑化劑的問題,將大豆玉米普洱茶一網打盡,也中傷普洱茶含有黃毒麴素,但是元素會說話,最後獲得澄清。因為普洱茶非豆穀類,本身不具有植物性蛋白質,自然也沒有產生黃麴毒素的疑慮,除非像廣東省部分黑心廠商,故意將豬糞潑水進普洱茶,以仿冒陳年普洱茶而致之。
     檢視普洱茶的成分,普洱茶本身具有抗菌的效果,乾淨及保存良好的普洱茶,沒有任何理由會受黃菊毒素的汙染。雲南大葉種茶的普洱茶,內含生物鹼、茶多酚、維生素、氨基酸、芳香類物質等物質。西南農業大學研究認為,普洱茶在製作渥堆過程中,黃酮類物質中以黃酮苷形式存在者最多,而黃酮苷具有維生素P的作用。學者 何國藩 先生研究認為,普洱茶對高脂模型兔有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作用,是一脂蛋白質總脂含量的效應。
     雲南農業大學茶業專家對普洱茶的品質因子、總灰分、水浸出物、多酚類、粗織維、咖啡鹼等成份構成作過綜合性研究,回歸方程效果較理想。雲南醫學專家梁明達教授研究,經測定普洱茶含有多種豐富的抗癌維生素,如β-紅蘿葡素、維生素B1、B2、C、E等,用電子檢測法觀察,普洱茶共有30多種化學元素,發現含有多種極為重要的抗癌微量元素。湖南醫學家曹進教授研究了能防齡齒的普洱茶的水溶性氟含量,碎茶高於條形茶,茶多酚含量條形茶高於碎茶。
     由以上的證據證明普洱茶並無法延生黃麴毒素,甚至還有抑制及防止癌症的效果,了解普洱茶的成分,足以釐清捕風捉影的傳聞,但是仍然要強調,普洱茶的購買還是要注意乾淨及保存良好,畢竟食物吃進人體影響健康至鉅,聞起來沒有茶香或有臭味要避免,台灣水災頻繁,的確有受汙染的普洱茶流入市面的情形,這類的普洱茶 聞起來有汽油味或看起來發出七彩油光。
分辨普洱茶的陳香味還是臭普味~
     以往普洱茶給人的印象是一股臭普味,的確!個人經營茶行多年以後,仍然很不能接受普洱茶的表象,原因是普洱茶就像是腐敗過的堆肥,不但氣味難聞,沖泡起來茶水味道也很難令人接受,早期經營宜興一廠紫砂壺及台灣為重點,普洱茶只是附帶的供給部分消費者,不會刻意的用心去體會,因為實在需要領域外的體驗。
     這些所謂乾倉溼倉的普洱茶,當時只是供應香港及廣東部分的地區需求,也許當地人習慣飲用這些味道,而加速的熟化也符合當地的飲食習慣,可是不同文化的台灣人,不是經濟情況不佳是絕不會購買普洱茶飲用的,直到現在很多的民眾還停留在那時的印象。民國76年開放大陸探親,部分民眾帶回了新的生普洱茶,未經進倉的普洱茶看起來乾淨,沖泡出來顯現芬多精及樟樹味,這時對普洱茶才有新的概念。
     民國76年也就是西元1987年,原本進口宜興紫砂壺的廠商,開始尋找新的乾淨的普洱茶,有些就在當地租倉庫儲存,因為普洱茶不貴加上租屋人工也都便宜,因此有計畫性的分批購進,第一批1988年出產的中茶牌七子餅,也就是現在所稱的88青餅,目前每片價格已不斐。香港1997年回歸之前也有部份被台灣掃貨,然而進倉貨總是有股嗆鼻味,雖經過長時間的退倉,品質一經改變,就很難回復原有的純真。
     台灣目前的普洱茶來源,大概可分為早期雲南普洱茶,香港普洱茶以及2006年以後台灣訂製茶三種,雲南普洱茶因未進倉陳放,轉化較慢,但是乾淨富油脂,放久以後會有(沉香味),符合養生要求,香港進倉普洱茶,部分因為溼度太高,產生霉變現象,茶葉乾枯沒有油脂,(霉味)令人無法接受。另一種台灣訂製茶,因為時間不長,經過時間考驗是否會出現不良反應,沒人敢保證。
     快速分辨普洱茶陳香的方法,檢查普洱茶是否乾淨沒有發霉現象,外面的包裝紙稱為大票,普洱茶餅上面黏住的叫內票,若是沒受過水污染,聞起來有一股像(沉香)的味道,這應該是香味,就是優良的普洱茶。反之,餅面或磚有發霉痕跡,顏色退化或呈現白色菌絲體或黑曲菌,聞起來更有一股嗆鼻味,這種情況就是壞掉了,也就是通稱的臭普味。投資型的消費者,私製品,大票與內票不符的,購買前要謹慎考慮。
普洱茶陳化需要的環境~
     愛茶人都知道經過陳化的普洱茶甘醇甜。然而欲使普洱茶往好的方向陳化,需要具備恆溫,相對溼度並配合空氣的流通。
     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又處於亞熱帶,儲存普洱茶是全世界最優良的地區,全年溫度都處於25度加減五度,對於普洱茶中的微生菌可稱為天堂,當溫度超過40度以上或者低於15度以下,普洱茶的轉換就會出現暫時停頓的現象,等到氣溫回到適當溫度時,普洱茶很快的就出現陣陣的撲鼻香,陳化的轉化又恢復了。
     微生菌也需要水分的滋養,台灣的空氣中相對溼度往往處於60度左右,這又是微生菌優良的繁殖環境,當相對濕度大於75度以上,家裡的牆壁就會很明顯的潮濕,普洱茶也會相對受潮,不良的綠黴菌或黑曲菌就會適時的取代優良的微生菌。相對溼度低於50度以下,也就是濕度不過,微生菌的繁衍就無法順利進行。台灣的天氣受四季分明的影響,除了夏季有些會開冷氣,使得相對濕度降低,溫度都調到25度,這不會影普洱茶的正常轉換,冬季短暫的低於15度以下,所受到的影響也極為微小,不過一般倉儲環境的轉換就相對快速,簡單的抽風換氣,就可以維持優良的儲存空間。
     最為一般人所疏忽的是普洱茶需要新鮮的空氣,很多人不是用PE塑膠膜或保鮮膜包住普洱茶,就是將普洱茶放進甕中保存,更絕的還用蠟燭封存,這些不正確的陳化普洱茶,可說是適得其反。有些業者將普洱茶的販售看成賣其他產品一樣,源頭批貨下來,就一成不變的擺設,有PE的包覆也不將之拿掉,以致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普洱茶卻沒有相對的轉化,這類的疏忽失去了時間的催化功能。
     普洱茶為生菌的轉換過程,最需要新鮮空氣的功給,沒有流通的空氣,會破壞為生菌的繁衍,更會使惡氣無法排出,嚴重也會使微生菌全軍覆沒。普洱茶只要給予適當的環境,不必強調溼倉的功能多好,也不必加入曲菌加速發酵,需要注意的是普洱茶的元素是否保持完整,茶的內容是否符合安全衛生健康及養生的要件,一塊可以喝的骨董,珍貴的不是歲月而是能給以人甚麼。
普洱茶的沖泡方法~
     普洱茶不管它的形狀為何,沖泡方法大致上都是一樣!然而沖泡方式卻有兩種,一為煮沸的方式,利用這種方式適合的,普洱茶以熟茶較為合適,熟的普洱茶(茶多酚)已趨於穩定,不會再受高溫影響而改變原有結構,連續的高溫,可以促使茶內的元素完全釋出,一般利用沖泡方式,最高只可以溶解百分之六十,還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仍然受到茶葉的保存,因此這種方式是既經濟又方便。
     另一種方式則為沸騰的開水直接以茶壺沖泡,這種方式以生普洱茶為主,每一泡水時間約在一分鐘左右,比例多寡看個人濃淡度的喜好而定,請注意!沖泡過程須保持沸騰狀態,因為只有高溫才可以將茶葉中的元素釋出,這樣方便從茶水中取得所需的茶多酚類。坊間有人以八十度水溫沖泡普洱茶,這是錯誤的示範,八十度的水溫加入茶壺,原來壺內的溫度已下降,讓茶葉受溫可能不夠六十度,這樣又如何使茶葉進行冷縮熱脹?普洱茶生長在兩千左右的高度,茶葉絕對需要高溫才能釋出養分,除非那根本就不是普洱茶!!
     普洱茶的生與熟很多人不懂分辨,就簡單加以說明。熟的普洱茶製品,葉片較平整,顏色類似咖啡色系,新產品枝的部份會帶點黑色,放久之後部份會轉紅橙色,葉片仍然保持原有的咖啡色,沖泡後茶水類似咖啡顏色。生的普洱茶新品帶點黃綠色,放久了又稱為老生茶,並不會因為放久了就變成熟茶,除非是香港茶商放進溼倉泡水嚴重已轉成熟茶,否則生茶就是生茶毫無疑義!老生茶枝葉轉黑或紅,枝葉立體較為明顯,尤其茶製品的邊緣會有鬆弛現象,就像樹木的年輪,越老的年輪越多。
     現在保溫瓶品質非常好,晚上煮好普洱茶或沖泡好後,放進保溫瓶到隔天仍然保持溫度,又普洱茶不忌冷飲,在炎熱的夏天中依然方便,花點小功夫保全家身體健康,人生境界自然美麗!!
普洱茶新興茶山品質特色~
班章:茶區位置: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猛海縣,屬於猛海茶廠舊有布朗山初制所所在地,有新老班章茶區之分。特色:雲南大葉種,與布朗山香味口感類似,但口感香氣下沉,刺激性更強,為舌面苦味最重者,上顎表現不明顯,歷來都為拼配材料,不過近年來開始單獨成餅。
景谷:茶區位置:雲南省思茅地區景谷縣。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野生野放茶。特色:條索不長,葉質厚,口感刺激性強而集中,舌面與上顎中後段偏苦為其特色,時有輕發酵香甜味。
無量:茶區位置:雲南省大理、思茅地區無量山茶區。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野生野放茶。特色:舌面中段香甜回甘,香在上顎中段,苦澀度不高,因茶區生產範圍大,較無個別茶區特色。
千家寨: 茶區位置:雲南省思茅地區金竹山千家寨。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野生野放茶。 特色:茶青揉不成條是其早年特色。上顎中後段清甜香,舌面微苦,茶質較淡薄。
猛庫: 茶區位置:雲南省臨滄雙江地區。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野生茶,特有猛庫種。 特色:茶質肥厚度大,香味特殊、勁揚,不如六大茶山茶區湯質滑柔,舌面甘韻與上顎中後段香氣飽滿,口感刺激性稍高。
普洱茶茶山茶葉的特色~
     茶樹屬於酸性植物,對土壤酸鹼度比較敏感,宜於茶樹生長的酸性土壤PH值4.5-6.5為適宜。茶樹喜高溫多溼,最適宜茶樹生長的溫度是20-25度,日平均溫度低於10度或高於35度的地區都不宜種植茶樹。西雙版納地區平均海拔1700公尺,終日雲霧環繞,雨水充足,年降雨水量1300-1800毫米,生態系統完整,正是因為這裡優越的生態環境,才使普洱茶具有了獨特而豐富的口感和健康功效及收藏價值。
     據植物研究專家證明,雲南的喬木茶樹有四個變種:皋蘆變種,德宏變種,雲南變種,白毛茶變種。以葉種區分:有喬木大葉、喬木中葉、喬木小葉三個品種。
     普洱古茶山以瀾滄江為界劃分為江內六座: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嶠、猛宋、景邁、布朗、巴達。
由於各茶山的茶樹生長環境各異,土壤所含微量元素也不同,因而這12座茶山所產的茶葉在口感上各有不同。江內六座:
(1)、革登山:屬喬木中小葉種,較苦澀,回甘強烈、生津快,香氣呈淡青香,湯色深桔黃。
(2)、莽枝山:屬喬木中小葉種,較苦澀,回甘強烈、生津快,香氣較淡,湯色深桔黃。
(3)、倚邦山:屬喬木小葉種,回甘快、生津較好,香氣幽香如蘭,湯色深桔黃。
(4)、蠻磚山:屬喬木大葉種,較苦澀,回甘強烈、生津好,香氣呈梅子香,湯色深黃。在歷史上有喝蠻磚看倚邦一說。
(5)、曼撒山(易武山):屬喬木大葉種,微苦澀,香氣高,梅子香、蜜香中透著一股幽蘭香,穀雨前後所採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強生津好,易武正山歷史上就是聞名中外的茶山。
(6)、悠樂山:屬喬木大葉種,苦澀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氣一般,湯色淡桔黃。
上述六大茶山的產茶量已不足應市,因此茶區漸擴展至江外六大茶山:
(1)、南糯山:屬喬木大葉種,微苦澀,回甘、生津好,湯色桔黃、透亮。透著蜜香、瀾香,谷花茶淡香如荷。
(2)、布郎山:屬喬木大葉種,較苦澀,回甘快、生津強,湯色桔黃透亮。香氣獨特,有梅子香、花蜜香、蘭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愛好者夢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3)、巴達山:屬喬木大葉種,這裡生長著成片的栽培型茶樹和野生茶樹林。賀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長著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樹。此山茶葉味苦澀,回甘、生津快,湯色桔黃晶瑩、透亮,條索墨綠油亮。香氣好,有梅子香、蜜香。
(4)、南嶠茶山:屬喬木中葉種,喬木茶樹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湯色深桔黃,香氣一般,茶葉等級低。
(5)、猛宋茶山:屬喬木中葉種,喬木茶樹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澀,微回甘、生津一般,湯色深黃,條索墨黑。
(6)、惠明景邁山:屬喬木大葉種,十二大茶山中喬木樹最大的一片集中在這裡,號稱萬畝喬木古茶園。苦澀重、回甘生津強,湯色桔黃剔透。這裡的喬木茶樹上還生長著一種寄生物俗稱螃蟹腳,可消炎怯痰、對治療胃病和糖尿病較有效。
六大茶山是位於西雙版納的攸樂、革登、倚邦、蠻磚、蠻枝、曼撒,這是清代的六大茶山,清代六大茶山以倚邦為主要重鎮,也是土司的所在地,據說當時六大茶山製茶人口近十萬人之多,可想像當年的盛況。到了清末六大茶山稱號有所更動,以易武為主要重鎮(當時稱之鎮越縣),次為曼撒、蠻磚、革登、倚邦、攸樂,茶馬古道牽動六大茶山的繁榮。
    現在六大茶山為易武茶山、倚邦茶山、攸樂茶山、慢撒茶山、蠻磚茶山和革登茶山(注2)位於瀾滄江以東,西雙版納州猛臘和景洪縣境,為西雙版納傣族古景龍金殿國在江內思茅、普騰、整董、猛烏、六大茶山和橄欖壩等六個版納(行政區)中的一個行政單位(注3)。一七二九年(清雍正七年)改土歸流,“六大茶山”和其它五個版納均劃歸普洱府管轄。普洱為“六大茶山”所產茶葉的集散地,隨著普洱茶的暢銷,古“六大茶山”也就聞名中外。
     據《普洱府志》稿卷之十九(注4),食貨志六•物產篇,茶《檀翠滇海虞衡志》雲:“普洱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專、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 ”同篇《思茅廳採訪》雲:“倚邦、架布、習空、蠻專、革登、易武。 ”六大茶山地名同篇先後各異。筆者於一九五七年赴上述各處實地走訪了解:莽芝即莽枝,位於倚邦區第四鄉,又名猛芝大寨,與三鄉革登只隔十五里,周圍地區不大,實屬革登茶山範圍。架布、習崆位於曼專、倚邦之間的架布河旁和習崆河旁,均在倚邦區第一鄉內,架佈為倚邦一鄉第六互助組,僅產茶八百斤,而習崆產茶更少,架布、習崆二處範圍比猛芝還小,顯然包括在倚邦茶山之內。而易武、攸樂兩地區範圍廣,產茶多,各被列為六大茶山之一是理所當然。
    根據各茶山所處地理位置地區範圍大小分析,筆者認為“六大茶山”應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過去與現在》一書所指為準,那就是:曼灑(即慢撒)、易武、曼專(即曼莊)、倚邦(即迤板)、革登和攸樂。其它各種不同茶山地名,都是茶商們根據各人販運茶葉的不同來源而任意宣揚出來的,都把自己採購的茶葉說成是名山名茶。因此,在同一時期內也會出現不同幾大茶山的叫法。
    本篇摘錄只是23年前(1957)向古“六大茶山”各族人民初步走訪雜記,並無茶樹品種資源、茶區土壤、氣候、植被等數據及茶葉產銷的統計資料,它只是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的茶農、茶工、茶商和其他知情人親聞目睹的茶葉盛衰情況中的一鱗半爪,拋磚引玉,供有志者作為深入調查古六大茶山的初步線索。從此次初訪獲得了一個梗概:古六大茶山最初的茶樹生長遠在三國以前,三國以後被當地人們作為商品之一。漢時逐漸發展,唐、宋已形成茶葉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間“六大茶山”被劃為一個單獨行政區劃,清中葉大量發展茶樹種植面積,遠銷四川、西藏、港澳、南洋各處,六大茶山所產的普洱茶從此名聞中外。清末及民國時漸次衰退,解放後才逐漸恢復。初訪說明古六大茶山的茶葉確是今曼臘縣易武、像明和景洪縣攸樂鄉各族人民過去衣食住行的主要經濟來源,不僅糧食、油鹽、布匹靠茶款,連建蓋祠、廟、會館、修築大路、石橋也靠茶。
    古六大茶山的茶葉曾吸引過內地數万、數十萬人來開發祖國西南邊疆,起到繁榮邊疆鞏固邊防的作用(注22)。古六大茶山的茶葉還為加強國內各族人民及海外僑胞經濟友好往來相互親密關係作過重大貢獻(注23)。另一方面古六大茶山的茶葉,也曾被歷代統治階級作為殘酷剝削祖國西南邊疆各族人民的經濟手段(注24),被英、法帝國主義者作為分裂我國國土的政治資本(注25 )。
    關於六大茶山的茶樹栽培、茶葉採製究始於何時尚待進一步查證。其被作為商品銷售,與江外(瀾滄江以西)猛海南糯茶傳說相同,始自三國蜀、漢南征以後。從雲南各地大樹茶(大山茶)的分部及各主產茶區的歷史了解,雲南茶葉最初為濮人所栽制利用。據史書記載,遠在商周時期,雲南就有濮人向商周獻方物(注26)。因此,瀾滄江兩岸的雲南大葉種茶被人們所利用,可能遠在三國以前。曼灑、革登兩大茶山傳說的茶王樹是確有其樹的,其生長歷史之久當不亞於猛海南糯和巴達兩株大茶樹,為西雙版納瀾滄江兩岸是世界茶樹原產地獲得又一確實的證明。
    古六大茶山在解放前由於歷史上的各種原因,使茶葉生產幾臨滅絕的邊緣。解放後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茶葉生產逐漸好轉,但後來受了極左路線的干擾,迄今仍未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在當前重新安排祖國山河,進行農業區劃之際,筆者謹向正在進行祖國熱區農業區劃曼臘試點的工作隊的同志們建議,根據同志們在猛臘山區所調查了解的生態環境、工農業生產、動力、燃料、交通運輸及勞動力等目前及今後可能發展的各種條件,結合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歷史產銷及現在國際貿易對以雲南大葉茶種所製紅碎茶和普洱茶的迫切需求情況,把恢復和發展古六大茶山的茶葉生產作為猛臘熱區農業區劃中的主要農事來安排,使古六大茶山為實現社會主義祖國四化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
    清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日革登、三曰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蠻磚、六日慢撒,周八百里。這“周八百里”不僅指茶山的面積,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連成一片的。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慢撒茶山。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車裡宣慰使刀應猛將其管轄地劃為12個版納時,“六大茶山”為一個版納——“茶山版納”。這是為適應茶葉,特別是貢茶的生產而必須的。據《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載,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屬易武土司管轄外,其餘五山均屬倚邦土司管轄。有史籍講“易武茶山,實際上就是慢撒茶山。清《滇海虞衡志》記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確的。
    關於古“六大茶山”地理位置,史籍上的說法,多種多樣:有的講在瀾滄江以東,有的講在瀾滄江以西,還有的說瀾滄江兩岸各有六大茶山。清光緒年間繪製的《思茅廳界圖》表明,古“六大茶山”都在瀾滄江束岸。攸樂茶山現屬景洪市,其餘五大茶山均在猛臘縣。其中,慢撒在易武鄉,革登、莽枝、蠻磚、倚邦在像明鄉。據說,像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古“六大茶山為雲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之一。現均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古“六大茶山”的命名,傳說與諸葛亮有關。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走遍了六大茶,留下很多遺器作紀念,六大茶山因此而得名。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普洱俯志古蹟》中。有記載:“六茶山遺器俱在城南境,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悠樂,置銅鉧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蹬,置撒袋於慢撒。因以其山名慢枝、革蹬有茶王樹較它山獨大,相傳為武侯遺種,今夷民猶祀之”。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壯觀,是諸葛亮寄箭處(民間傳說射箭處是普洱俯城東南無影樹山),上有祭風颱舊址。
    古“六大茶山”三國前就有茶樹種植,三國以後茶就作為商品與外地貿易,晉時逐漸發展,唐,宋已形成茶葉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間被劃作一個單獨行政區域。清中葉茶山鼎盛,產品遠銷四川、西藏、港澳、南陽個地,普洱茶從此聞名中外。古“六大茶山”不但是西雙版納各族人民過去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曾經吸引內地數十萬同胞前來開發,這對於繁榮邊疆經濟,加強各民族的團結交往,起到巨大的作用。

















熟茶也要看是餅茶等緊壓茶、散茶或者茶頭。茶頭一般用乾淨的壺煮著喝,才能煮出茶頭的精髓。散茶的級數不同耐沖的程度也不一樣。
    散茶出茶味較快,而且相對緊壓茶和茶頭來說沒這麼耐沖。所以一般用大杯或者壺和蓋碗沖都可以  
但是不要燜的時間太長,儘量出湯快一些。緊壓茶也就是一般的餅茶、磚茶、沱茶。熟茶一般很少是一口料的。大多是中間包心和外面灑面的。所以沖的時候,最好用手掰下來,這樣口感比較均勻,面、裡、底三層都有。這個前幾泡可以稍稍的悶一會,這樣可以將茶葉泡透。三泡左右就開始正常出湯。
    而且每次把壺裡的水倒乾淨。不要留上一泡的茶水在裡面。而且茶在沖之前,至少要先洗二泡。然後水一定要燒開
  喝熟茶的時候可以讓茶的溫度在溫的時候,一般在40—60度之間來喝這樣比較方便體會茶的味道,一杯茶可以分三次喝完,茶湯入口之後可以在口腔裡面停留2—3秒讓口腔裡面的器官充分感受普洱茶的味道。
  熟茶在品飲的時候還有就是要感覺茶的厚度,一種質感,因為普洱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要在38%以上,普洱茶的質感明顯與否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個指標是否可達到
 熟茶在喝的時候就是要感覺茶湯入口如喉的爽滑程度如何,在舌面和喉部可以感覺到潤滑,就好象在用手輕輕觸摸非常光滑圓潤的于石一樣,絲毫沒有不舒服的感覺。
 熟茶生津沒有生茶那麼的强烈,但是品質好的熟茶生津依然持久
 綜上所述,大家都已經了解了熟普洱茶的喝法,希望能給大家在喝普洱茶時候起到好的

作者: 伊藤見一    時間: 2016-7-4 09:27 AM

其實不是苦澀 而是有喉韻 凍頂烏龍重培火即可
作者: oemga3    時間: 2016-7-5 02:50 AM

要苦澀找大葉種的....EX:阿薩姆紅茶
而用中國種的印度大吉嶺茶,泡不好也滿苦澀的....
反之,泡得好就無苦澀感且很好喝。

不過樓主提到的苦澀感在鐵觀音上無法想像....
焙得好的鐵觀音,熟果香超棒的。
作者: 美食高手    時間: 2016-7-19 09:50 AM

早期的熟茶屬於舊式的渥堆發酵,其工作流程就是將毛料堆積在發酵間的水泥地上,接著灑水與覆蓋棉被、帆布等物,目的是要將含有水分的毛料悶在堆中以提高溫度,由於堆子中間的溫度較高,外層的溫度較低,發酵就會不平均,所以需要翻堆,同時,芽頭較多的茶會受熱而流出果膠,果膠易將周圍的葉片沾黏在一起,此時問題就出現了,成團結塊的茶頭,其外層受熱而發酵,內層卻因溫度太低導致熟度不足,而越嫩的茶菁在渥堆過程中會產生越多的茶頭。早期這樣的茶頭屬於失敗品,因為它外熟內生,工人翻堆時會將其挑出並弄碎轉作迷你沱,渥堆完成後若再有發現茶頭,有時就讓工人自行帶回家中品飲。

老茶頭被拿來商業化主要還是千禧年後的事,據了解還是台灣茶商所帶起的風潮,這跟老茶頭的特性有關,老茶頭有二個主要特徵…

1.外熟內生,品飲起來有生茶(略苦、輕回甘、略生津)也有熟茶的特徵(熟味、甜香與順口度較高)。
2.因果膠而成團,自然膠質較為豐富,品飲起來口感順滑


生茶的缺點在於年份不夠時,苦澀度高,也比較刺激腸胃,熟茶的缺點則是有熟味(渥堆味),容易喝了不解渴與缺乏喉韻。老茶頭恰好可淡化生茶與熟茶的部分缺點,所以商業化後頗受市場喜愛,現如今的老茶頭不再是廢品,甚至都可透過選料與渥堆技術去特地生產,沒喝過老茶頭的朋友其實真可一試,多數不愛好熟茶的茶友,喝了老茶頭也都說不難喝。


作者: antsusei    時間: 2016-11-29 03:32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6ww.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